梁山好汉讲得就是圈子,大圈套小圈,圈圈相套,史进就套起了两个圈(少华山圈与二龙山圈,史进就是通过二龙山的鲁智深上的梁山)。
史进杀了王四,带着朱武等人杀出重围,上了少华山。朱武等人请史进做山大王,史进不愿融入土匪圈子,“把父母遗体来点污”,想去边关找师父王进从军,讨出身、求快活。
史进一路向西,本要去延安府,却走到渭州(不仅情商低,智商也有限),在这里碰到了军官鲁达。二人好汉惜好汉,相约去喝酒。饮酒自古以来就是交友极佳方式,酒桌看人品,酒中识英雄。
二人去酒店的途中,恰好碰到史进的开手师父——“打虎将”李忠。李忠是走江湖卖狗皮膏药的,地位身份自然与军官鲁达相差一截。
鲁达、史进、李忠第一次喝酒,鲁达粗鲁性急,史进少年任气,李忠老成小气。鲁达与史进可作朋友,却与李忠难为兄弟。
第一次交锋:鲁达与史进碰到李忠,鲁达请李忠一起喝酒去,李忠说:“待小人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鲁达道:“谁奈烦等你,去便同去!”鲁达就把观众都骂跑了,李忠敢怒不敢言,只得陪着笑去赴宴。
第二次交锋:鲁达要给金老汉钱,向史进、李忠借。史进从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李忠从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达直接就说:“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第三次交锋:李忠在桃花山当了山大王,鲁达当了和尚大闹五台山,被遣往东京大相国寺路过桃花村,大闹桃花村后上桃花山。住了几日后,觉得李忠、周通作事悭吝,就趁李忠等下山打劫,抢了金银酒器,取路东京。
三人后来都上了梁山,最终进入了一个大圈子。进入大圈子容易,融为小圈子却难。融为一个圈子需要什么条件?
一是相当的经济实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鲁智深向史进和李忠借银子,史进一出手就是十两,李忠扭扭捏捏摸出二两来,史进从小不愁吃穿,眼里根本没有银子多少的概念,而李忠走江湖卖艺,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攒,二两银子也许是十天半月的收入。李忠即使在很为难的情况下给了鲁智深他半个月的饭钱,但换来的是“不爽利的人”的评价,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里并不是说鲁智深人品不行,实在是他的经济状况已经很难考虑到李忠二两银子的来之不易!
二是相称的身份地位。古人对友谊的分类有“布衣之交”、“贫贱之交”、“患难之交”等,却很少有身份地位悬殊之人能够交为朋友的。鲁达是提辖军官,史进是地主阔少,李忠是无业游民。鲁达与史进一见如故,相约喝酒,“说走咱就走”;李忠则不愿意大白天收摊,还想赚点饭钱。再如史进初上少华山,不愿意入圈当土匪,因为他感到与朱武等人地位还不相称,后来身无分文拦路抢劫,不用相请,自己就上了少华山。
三是相投的意气兴趣。无论是惺惺相惜还是臭味相投,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难以名状。爱好读书,朋友圈中自然书香四溢;喜欢饮酒,朋友圈中自然豪气冲天;流连美景,朋友圈中自然绿水常流。你是什么人,就会吸引什么人。鲁智深看不惯李忠,却和史进、林冲一见如故,以武会友、以酒会友是鲁智深交友的方式,李忠武艺低微、酒量一般,进鲁智深的圈子自然就难了。
李忠也算识趣,没有强融这个圈子,而是遇到了“小霸王”周通,上桃花山坐了第一把交椅,形成了新的桃花圈,受到了尊重,活出了滋润。
圈子不同甭强融,找自己合适的圈子去融,活得自在、活得滋润。
什么朋友干什么事。别指望酒肉朋友帮你赚钱,别指望利益之交帮你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