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内心那座山》

作者:伊迪丝·埃格尔

是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


16岁时和父母姐姐一起被抓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而父母在进去的当天就被送进了毒气室,作者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

(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所建立的集中营,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有“死亡工厂”之称)

这辈子她都在和在奥斯维辛的经历作斗争,她发现真正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持续性影响的东西,是我们内在所建设的精神牢笼

本书的心理学原则来自四个流派

1、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

不要习得性无助,要习得性乐观,如果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乐观,那也是通过不断练习学会的

2、认知行为疗法

也就是ABC法则,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人对一件事的看法导致的,而不是事物本身,所以想改变感受,先改变看法,而不是外部环境

3、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无论发生什么,你都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无条件爱自己

4、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

每一个苦难都具备一定的意义,这个意义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好,如果你找到了这件事带给你的意义,就能忍受生活给你的一切

埃格尔发现了12个精神牢笼:

1、受害者心态牢笼

你永远有选择权,无论面临多么糟糕的处境,让你痛苦的不是环境,而是你的看法和选择,只有接纳这部分,我们才能进入生活的其他部分

2、逃避型牢笼

去感受自己,才能治愈自己,当你在逃避一些感受的时候,你是在否定现实,你眼前的生活也变得不真实

3、自我忽视型牢笼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生,这是别人无法拥有的,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想过好这一生,就要学会感受美好,练习美好,然后学着给自己一些爱

4、秘密型牢笼

人只有面对事实并讲出真话才能活的自由,让别人知道你的感受其实没那么可怕,我们至少可以找一些知己、好友,在他们面前展露自己内心的重负,能够帮你走出秘密型牢笼

5、内疚和羞耻心牢笼

二战期间有600万犹太人被杀害,作者埃格尔也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埃格尔用了几十年才原谅自己还活着,内心时常有一个“你不配”的声音,要记住:你是唯一一个永远不会离开你的人,你可以从自己身上找到被珍惜的感觉,你也可以学着珍惜你自己!

6、未解决的悲伤型牢笼

如果你内心有一件未解决的伤心往事,这份悲伤可能会伴随你很长的时间,活在当下对我们来说是很困难的,我们要接纳过去和现在,并继续前行

7、僵化思维型牢笼

特点是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总试图用自己的看法改变别人的看法,在冲突中保持自由的关键是坚定自己的立场,同时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身上,更不要控制对方

8、怨恨型牢笼

要看到自己的优点,把自己的优点写下来放在显眼的地方,每天和自己的优点待在一起,我们怨恨别人的缺点,往往因为我们更多的看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9、恐惧型牢笼

当恐惧来临时,对自己说:恐惧,谢谢你想保护我,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列出恐惧清单,写下你真正害怕的东西,想想哪个是真的会发生,哪个只是由于自己的恐惧,真的会发生的想好应对策略

10、评判型牢笼

人们太容易给别人贴标签,太容易给别人下评判!其实你最讨厌的人,有可能就是你最好的老师

11、绝望型牢笼

人要抱有希望,就是我知道人生会有很多的磨难,未来会有很多的“黑天鹅”,人生会有很多的痛哭,但就算有这些又怎样?这就是希望

12、不宽恕牢笼

宽恕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为了不被进一步伤害

你永远都拥有选择权,你不是被逼的,你可以决定怎样定义自己的人生!你可以传递痛哭,当然,你也可以留下礼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