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那么,多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什么不同?家长们该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呢?
首先,尊重每个孩子不同的成长节奏
多一个孩子不只是多一双筷子那么简单。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虽然是同样的父母生养的,依然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禀赋。因此明智的父母首先就是接受孩子的不同,不要把孩子进行比较,不要轻易说:“你哥哥姐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
因此,多子女的父母要采取长远的视角来理解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用不同的方式来吸引孩子,提供给他们丰富的学习经历。而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不只是坐在课桌前做题目,学习也许是玩橡皮泥,也许是散步,只要父母跟孩子一起学习,那么孩子就越来越可能爱上学习。
因此养育多个子女的家庭,要尝试去了解每个小孩的特点,调整养育方案,采取对每个孩子有效的不同的方法。
第二.创造共同交流时间
有些父母说家里房子太小,没法给孩子安静的书房。其实共同的学习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比如现在很多家庭的装修改变了以往客厅里以沙发电视为核心的布局方式,将大书桌作为客厅的核心,多个孩子都可以在书桌上看书、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就能看出不同孩子的差异,有的孩子有学术研究的热情,有的孩子具有社会性的才能。因此多子女父母要把每个孩子都看成独立的个体,对每个孩子根据他们的不同特征而抱有不同的期待,不强迫他们都取得一样的成绩。尤其是标准化的考试评测并不能够很好地评估每个人的多元智力,也不能够对成长做成相应的判断。商业才能、社交才能、艺术才能……都无法通过标准化考试来测量。而在一个大桌子上的家庭时间,孩子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课本的知识,比如说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新闻,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对世界的好奇心、对他人的同情心都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无处不在。著名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小时候常和姐妹们在客厅里排演小说戏剧里的故事,正是童年的游戏时光锻炼了她编故事的才能。
如何应对孩子的争执?
在多个的家庭里孩子纷争是不可避免的,很多父母会为此感到烦恼,会期待孩子友好相处,但有调查显示:年龄小的孩子每一个小时就要争吵7次,大概只有10%的问题可以得到愉快的解决,剩下90%的问题是大孩子得逞。上一代父母处理多子女争执的时候,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老大让着老二。从心理学上讲,大人要求大孩子让着小孩子,恰恰是做了不好的示范:以势压人,强行规定大孩子必须照顾小孩子。因此,更加建设性的处理方式,首先是尊重每个孩子的需要,给每个孩子都留出1对1的相处时间,建立亲子联系,帮助孩子放下他的情绪。第二要有足够的信任和充足的家庭时间让每个人提出解决方案,无论多大的孩子,都让他们学着探讨共赢的方式。无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来处理纷争,比如说不要简单地说“分享”,而是说“轮流”。在多个子女家庭,用和平共赢协商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也是重要的学习。
多子女家庭意味着更多的挑战、更多的困难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比如说兄长的品性、人格、成绩可以成为弟弟妹妹最有效的榜样,年幼的孩子常常会选择追随年长孩子的脚步。如果弟弟妹妹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做不到哥哥姐姐那样的学习成绩,他们会转向其他的方向去发展自己的天赋。影响孩子成长的不只是家庭教育、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包括每个人的个性和不同的选择。因此对多子女家庭的父母来讲,最应该学习的是以不同的方式来对待每一个小孩,把他们都当成独立的个体,既尊重他们的发展,也给他们的良性互动创造机会,同时也更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
出生顺序不同决定孩子的智力吗?
有的研究显示,孩子的出生顺序跟未来的成功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会比弟弟妹妹更有可能成为领导者。最常见的解释是因为最先出生的孩子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关注,建立起更牢固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同时在照顾弟弟妹妹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可以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因此并不是头胎就更聪明,而是因为父母给予的时间和注意力更多。
但是另外一些研究却显示,在多子女家庭里高成就者是中间或者最小的小孩,因为他们的父母很善于吸取抚养第一个孩子的经验同时进行了调整,同时父母亲有了更好的经济能力,也能够给后面的孩子以更有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机会。
当然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讲,出生顺序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同一个家庭里,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也会存在差异,但是科学的养育不是故意偏心,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需要来调整。
所以,家长们知道该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了吗?
原文作者:李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