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碰上这样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觉得它写得特别好,你给朋友推荐时,却说不出好在哪里?
另一种情况是当我们费尽心思、精心打磨了一篇文章,发布到平台后却反响平平;然而有时候随便写了一篇文章,发布以后却备受好评。
这些都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我们的判断依据在哪里?
李向来说:“审美常常并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人必须有方法论,否则不可能持续创造”。
在粥佐罗的《学会写作》一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一篇好文章的五条标准。
01.提供新知,创造价值
我们写文不是为了自嗨,而是为了能提供新鲜的知识。它能给人带来一个全新的知识、一种快乐,更或者是一份收获,给读者带来愉悦感,让读者看到了自己原来没有吸收到的一些东西。
02.信息量,密度高
文章的长短并不是判断好和坏的标准,它的标准在于信息量和信息密度。
比如,你写了1000个字,但废话连篇,真正有用的只有寥寥数语;或者你写了1万字,但句句都精彩,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所以说,写文章不在于长和短,在于它传递给我们的一些价值总量是什么。
03.逻辑性强,论证精彩
写文章的时候,提出一个观点并不难,写出一个案例也不难,难的是怎么把观点和案例匹配到一起。
用好的案例去论证好的观点,让你的观点能够站住脚,能让读者认同你的观点,最终被你说服。这才是最主要的。
04.容易理解,不能高冷
我们写出来的文字要接地气,表达要大众化,要亲民一点,把复杂的东西写得简单一点,让80%的读者人群能够看懂。
如果你写得晦涩难懂,读者就会望而却步。但也不能低俗,更不能一味迎合人们的欲望,这样的文字不会长久。
05.真诚沟通,不端不装
写作就是一种表达的形式,但最有效的表达往往在于沟通的方式。
有些人觉得,写出的东西越深奥越好,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知识的渊博和水平。殊不知,读者在你的文中没有体会到真诚,那就太失败了。
一篇文章没有真诚可言,那么可读性也就不大。
总之,对于写作者来说,我们要建立一套好文章的评判标准,那就是:提供新知,创造价值;信息量大且密度大;逻辑性强,论证精彩;容易理解,不能高冷;最后是永远有效的两个字——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