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大概每一位父母,都以无比感恩的心情迎来了自己的孩子。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曾经觉得一定会耐心一定会有爱的父母,对于孩子们的懵懂和无知,逐渐失去了对孩子的耐性。
孩子在读小学以前,一些问题是看不出来的,比如思辨能力和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生活有阿姨照看,学习也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少父母就会忽略了孩子入小学前的亲子关系。
而今小学低年段的孩子父母,大多都是年轻的80后。这个年龄段的父母,对于孩子不再是传统的“棍棒式教育”或者“溺爱型教育”,但更多会变成“放任型教育”。
所谓“放任型”教育,就是对孩子不闻不问,下班回家就拿着手机各种刷,当孩子问问题时,就敷衍地“嗯”一声。或者根本没时间管孩子,觉得孩子完全可以独立了。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对待孩子呢?
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放任型”父母,其因有三。
一:父母同样被手机等电子产品捆绑,自己忙于应付社交,而忽略了自家孩子的情感,甚至一不留意,酿成大错,终身悔恨。
最近北京8岁双胞胎姐妹在青岛海滩溺亡,主要原因是母亲在一旁看手机,看到孩子在旁边和小朋友玩沙子就没有在意,于是接着发朋友圈,朋友圈发完,孩子却没了。
二:不懂得与孩子沟通,采取逃避的心态。比如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父母觉得不耐烦,不想听也不愿回答;
三:觉得孩子还小,不需要管这么多。孩子生下来是玩的,不是拿来气自己的。
抱着这样的心态,越来越多的父母,对于孩子而言形同空气。
但殊不知孩子虽然年纪小,却能敏锐感知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度。如果父母一直对自己的孩子置之不理,孩子就学会钻空子,变成“野孩子”。
对于孩子而言,这样的父母是可有可无的,孩子内心很受伤,觉得自己没能受到重视。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只是他们表达方式不同。婴孩时候,他们会哭;小学中低年段,他们会慢慢学会察言观色;高年段,他们会通过沉默/逆反来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加重叛逆期情况。
因此,要想极早转变这种关系,就应该学会和孩子成为朋友。
想成为“朋友型”父母,自然就要和自家孩子有共同话题,和孩子面对面地平等交流。
难吗?请让我举两个例子。
“品,品德”。“德,德高望重。这词可以啊,是一个成语。”
“立即的即是哪个即?”“即刻的即”。
“量体温得到的那个数叫做度数,这也是一个词。”
这是昨天在车上,听到一对母女在玩词语接龙的游戏。谁说坐车无聊?坐车也可以很有意思。
小姑娘大概一二年级,正是学习组词、记成语的好时机,寓教于乐,这位妈妈在无意中就让孩子记住了新的词语。
低年级孩子正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时机,很多课外知识的积累或者课内知识的补充正缘于父母。多和孩子进行交流,不但让孩子增长见识,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有一次在地铁上,见到一个幼儿园小男生在画画。
爸爸:画得不错,是牧马人吗?画了虚实线,像真的一样!很有立体感。谁教你的呀?
小男生:我自己画的呀!
(黑笔着色后)
爸:不错呀!像真的一样!你还可以再在旁边加一些东西。
小男生:我回家还要继续涂颜色,否则这样画不好我的牧马人的……
这位孩子父亲,懂得欣赏孩子的艺术,懂得表达自己的感情,懂得称赞自己的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因为父亲的鼓励,更加开心,打算接着画下去……这位父亲如朋友般的鼓励,也让孩子越来越自信。
并不是妈妈才会有耐心对待孩子,一个愿意陪伴孩子的父亲,会让孩子更加的大胆,尤其是男生,更有男子气概。
带孩子出去旅行,给孩子普及地理或者历史知识的,往往是孩子父亲。
如果说母亲的教育是耐心,如三月春风,那么父亲的知识面则更宽广,像无边的大海,让孩子从小就见多识广。
看过“斯坦福妈妈”陈美龄的采访,这个温柔的妈妈培养出三个考上斯坦福大学的孩子,她总结出关键几点:
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那天我见到一位很可爱的妈妈。
她对自己的孩子说。“咱们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总站下车,回家近,但只能回家吃饭。二是在总站前一站下车,那里吃的东西多,但吃完以后我们要走路回家。你觉得哪种会更好?”
很多父母之所以不能和孩子做朋友,正是因为他们总把自己只当作父母,永远在替孩子做决定。
试想,谁会替朋友做决定?好朋友只是在恰当时候给出建议。所以和孩子相处也是一样,父母可以给孩子建议,但绝对不是替孩子做选择。
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孩子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有时候确实矛盾。但是想想看,工作赚钱只是一时的,孩子却是一直陪伴父母的。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工作上相当成功,但晚年却相当悲情,大女儿对她不闻不问,宠溺的小儿子到处惹事。
正是因为年轻时候的撒切尔夫人在拼工作,忽略了大女儿,把所有的爱补偿给小儿子,导致最终两败俱伤,两个孩子都不愿理会自己的亲生母亲。
孩子发问时,永远不要让他“等一等”
陈美龄提到她的三个儿子,小时候也是“小问号”,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小问题。
而陈美龄无论是工作,还是在做饭,她都会停下手中的事,回答孩子的问题。如果她回答不出来,就会说“咱们一起去研究吧。”
正是这样的耐心,让孩子愈加信任她,也会更喜欢向她提问。
懂得提问的孩子是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啊!作为父母的你,因为一句无心的“我在忙”,可能就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不愿再问问题,不愿再去动脑筋思考。
要想做“放任型”父母,很容易;要想做“朋友型”父母,不简单。但是现在的辛苦付出,是为了以后的欣慰无悔。
愿父母都能真正放下身份,与孩子做朋友,相信孩子会给你无比惊喜!
--------
我是阿代。
今晚失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