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有如东产的薄荷糖,糖还是原来的味儿,只是包装不一样了。
以前,爹爹妈妈(大伯父伯母)那边一直备有这种薄荷糖,贝贝小时候到她大姥姥大奶奶家是很自由的,想吃什么都是自己拿,拉开冰箱,门上面肯定有薄荷糖,肚子饿了有鸡蛋糕吃,偶尔还能找到可以当零食吃的萝卜干,不太咸还嘎嘣脆...
最近《小巷人家》播得正火,看了几集,让我想起过去的一些事...
91年夏末,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小建,并开始接触这个大家庭,想不到小建两哥哥家的小孩,谦谦和真真已然把我当成他们的大朋友了,玩什么都要带着我一起。
有一次,他俩偷摸着找到我的宿舍,但没遇上我,家里发现俩孩子不见了,那个年代通讯又不方便,正急得不知所措,他俩又晃晃悠悠地回来了。据说,这一路上谦谦一直是用双手环绕着真真,小心呵护着妹妹过马路的,那年谦谦7岁真真4岁。
老家原先是个老式的四合院,后来公婆从部队转回地方,在院子后面修了自建房,孩子们逐渐长大,就在院落中间砌了一堵墙,前面是大伯家后面就是我公婆一家,墙不高,加上墙下两边都是花坛,所以男性大小孩子们,都是从墙头上直接走进走出的。
西墙根处有口大缸,以前是留着囤天水的,后来不喝天水了,这缸中水就留着浇浇花草,有一年冬天,天很冷,水结了薄冰,谦谦从墙头过来,一脚踩在缸边缘没站稳,一下子就滑进了水缸里,成了落汤鸡。
紧靠大缸东边是一株大桂花树,一到秋天桂花开了,满树金黄,芬芳四漾,进了巷子口老远就能闻到桂花香气,贝贝上幼儿园时,还让奶奶摘桂花,要送给她的王老师。
我们结婚后,家里留了个抽屉给谦谦,他就跟他属相一样像个老鼠似的,一会儿放个东西进去,一会儿又拿出去了,也许是感觉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喜悦无处安放了。
小建的堂妹于儿,她女儿一星比贝贝大4个月,小时候她俩在一起玩得最多,几乎天天在一块儿,记得一星刚学会了骑儿童车,她就带着贝贝,奋力骑车那情形真像马戏团表演的~狗熊骑车带着猴。
一起嬉闹一起上幼儿园,到了上小学时,掘港小学分了两个校区,一个在桥南,一个在桥北,桥南校区说是双语教育需要交赞助费5000元,桥北不需要。我去咨询教育局的同学,他说一两年内两个校区会合并教学恢复双语,没必要出这个费用,只是北校区离街稍微远一些,接送不太方便而已,说实话我当时还真拿不出这么多钱,于儿一心想让俩孩子在一个学校上学,坚持要帮我出一半费用,但我还是婉拒了她的好意,于儿是个好姑姑,对贝贝非常好,有好吃的都要给贝贝留一份。
家里四个小孩只有谦谦是个男孩,他偏要在女孩堆里凑热闹,有一次三个小女生玩捉迷藏,藏我家床下,三个小的在床下面自由进出,谦谦那时候也十多岁了,人髙马大的也跟着躲进床下,哪知道出不来了,因为我家是席梦思硬板面朝上,软面朝下,谦谦正好卡在中间的圆弧处,怎么拽也出不来,只有把整个席梦思抬起来才行,为此大家嘻笑了好多年。
直到1999年,老屋拆迁,大家就此各奔东西,很遗憾,失去了接地气的老房子...
人生就像十字绣, 表面看似风风光光, 又有谁能注意到,背面交纵错杂的线头?就跟《小巷人家》里演的一样,每个家庭都有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一面,暖心事、糟心事、鸡毛蒜皮一样不少,时光变迁,岁月会把一切都轻描淡写......
睡不着的深夜,回忆泛滥,往事历历在目,断断续续跟电影似的,想到哪就写到哪儿。
2024年11月18日 掘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