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狗十三》观影小结
夜,深藏于心的夜;花,绽放于血的花。我奔向昏黄迷茫的光,却不觉迷失坠落的慌。像出离于水的莲,跃入涟漪之中的月,难以捕获的美。
李玩,女,十三岁,父母离异,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继母刚刚为她生了个小弟弟。她刚刚得到了一条小狗,这条小狗仓惶又害怕,恩,李玩摸着小狗的头,小狗才能安静下来。一条缺爱的狗和李玩那颗渴望被爱的心,好相配。
一、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有一个人叫爱因斯坦,他发明了相对论。他说世界上一切都是相对性的,没有绝对的事物。比如,一分钟是短是长,取决于你是在和一位美女愉快交谈,还是你的屁股坐在滚烫的火炉上。
李玩的狗也叫“爱因斯坦”,和狗的相处让她感到自己被需要、有陪伴,她很爱她的狗。不幸的是,爷爷买菜的途中把狗给丢了。为了被丢失的狗,李玩又哭又闹,疯了似的四处寻找。爷爷为了给她找狗摔伤了腿,奶奶为了这事迷路差点回不了家。为了这条狗,家里愁云密布、气氛紧张。伶俐的继母另买了一条相似的狗,告诉李玩新买的狗就是“爱因斯坦”。家里每个人都知道新买的狗不是“爱因斯坦”,可每一个人都告诉李玩这条狗就是“爱因斯坦”。李玩无法接受,被父亲暴打一顿后不得不屈服。一条狗,李玩知道它不是“爱因斯坦”,可大人说它是“爱因斯坦”,它就是“爱因斯坦”。
二、鸟人和平行宇宙。
李玩经常能在自己的卧室里听到鸟叫声,她对堂姐说楼上肯定有人养鸟。有一天,李玩从外面回来,看见一个肩膀上带着“三道杠”的成年精神病人被从自己住的单元楼抬出塞进送往精神病院的车中,他的嘴里不停的发出李玩熟悉的鸟叫声。
肩膀上的“三道杠”说明他曾经也是个被认可的、优秀的好学生,他的嘴里不停的发出鸟叫声,这个声音真的很逼真、很像鸟叫声,可是再好听的鸟叫声也无法和人类的语言交流。如果他放弃鸟叫声呢?把那动听的鸟叫声换成一般的、朴素的人类语言?是不是可以摆脱不被人理解、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命运?
李玩的英语演讲的题目是《平行宇宙》,她相信有很多个平行的星球,在另一个平行的星球上,有另一个自己,台下的听众都不理解她讲的内容,在看到父亲进来后她一直讲的磕磕巴巴,哪怕是手里拿着稿子也无法将它完整的读完。最后,她不得不停下,主持人问她是否要放弃?她默默的走到自己的坐位上,用行动选择了放弃。是的,李玩放弃了《平行宇宙》。出来的路上,有男生拦住李玩向她表白,她淡然的回应他说:“这种事情以后还多着呢。”
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面对许许多多的选择,心头的声音在对你说“勇敢做自己”,外面的声音在不断告诫你说“都是为你好”,每一个选择都是单选题,选A就要放弃B。面对选择,人们不断挣扎、纠结,李玩向往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有另一个自己,在做她不敢做的选择,过她不能过的人生。
这样的世界真的存在吗?想象总是很美好,而现实有时让人们觉得连想象都是一种奢望,有一些时候人们会觉得现实连人们想象的权利都要剥夺掉。
能想象,敢想象,也许,也是一种很高超的能力吧。
“做自己”还是“为你好”?这种事情以后还多着呢。
三、接受和改变。
那一只蝙蝠它只是在飞;那个被买来充当“爱因斯坦”的狗,它只是一条狗。它们一个被打死,一个被送走,它们有什么错?
家人一直担心李玩不接受新出生的小弟弟,可是李玩去参加了弟弟的生日宴席;面对客人给她夹的狗肉,从不吃狗肉的李玩默默的吃下;她逼自己喝下从前一口不喝的牛奶;面对自己曾无比思念的、真正的“爱因斯坦”,她知道再也要不回来了,她不吵不争,默默接受已经失去的事实,哪怕事后躲在角落偷偷大哭一场。
这个世界啊,人们无法改变的事情真是太多太多了。她选择去接受,而后努力学习去改变。
终于,她取得了全省物理比赛的第一名,父亲为他摆酒庆祝。回去的路上,父亲摸着她的头,欢喜的心情溢于颜表。他在跟李玩母亲的电话里说,感谢她给自己生了个好闺女。
那个让人头疼的、倔强的小姑娘李玩已经消失了,现在的李玩又爱学习又懂事。
优秀的堂姐也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坚强的爸爸也有不能回首的青春。电影的最后,一直被捧为全家“心头肉”的弟弟在滑冰场上一边大哭一边被教练带着学滑冰,一次次摔倒、一次次被要求爬起来,心里有一百、一万个不情愿也没有用。没有为什么,这一刻,滑冰就是他生活的命题。这一切都被李玩看在眼里,她看着弟弟,也看到了自己,还有,很多很多人,很多很多事。
成长之痛,无人幸免。
这种事情,以后,还多着呢。
PS:每个人,都要在一生中经历不被理解的时候,或者可以说成是成长中的迷茫时刻。这种时刻或早或晚,或长或短,但无人能幸免。每当这种时刻来临,选择接受,不再辩解、不再抗争、默默承受。做自己的过程,让我们痛苦,这痛苦又给了我们同情、理解别人的视角。成长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坚强别无选择。祝福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