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作者斯蒂芬.盖斯提倡把养成习惯的目标定到小得不能再小,例如,每天做1个俯卧撑,每天读2页书,每天写50个字 ,这些目标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每天花不到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极有可能超额完成,给你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不需要强迫自己就可以完成,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是一种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今年年初,我也给自己定了健身、阅读和写作的目标:每周游泳3-4次,每次游1个小时;每周阅读一本致用类书籍,并写读书笔记;每天写作1000字,并在简书和公众号上发表。
具体执行情况如何呢?
游泳是从3月份开始的,上了十几次私教课,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两个月,算是走上了正轨,习惯基本养成。
关于阅读,我制定的是周目标,因为工作、家庭原因,我不能保证每天都有充足的时间来读书。今年以来,总计读书十几本,数量基本达到了要求,但阅读质量有待于提高。
一是读书笔记写的数量太少,只给少数几本书写了读书笔记。二是读书笔记质量欠佳,缺乏自己的理解感悟,这从我写的读书笔记阅读量就可以看出来。三是写作读书笔记的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
关于每天写作1000字,我最初是写在纸质笔记本上的,属于日记性质,想到什么写什么,完全没有什么逻辑可言。从3月18日开始,我把写的东西发表在简书上,希望能让自己有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我写的东西五花八门,关于孩子教育、工作、学习感悟、人生苦恼等等。我也想给自己的写作找个定位,朝一个方向死磕,无奈写作能力有限,思考没有深度,当然也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
但我坚信,只要写,我就超越了大多数人,只要坚持写,我的写作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
从三月份开始到今天,我在简书上发表文章41篇,中间大概有10天没有写,具体原因估计都是因为工作太忙太累,未能早起,或者因为要哄孩子睡觉自己也睡着了。但我中间停顿最长两天,超过3天的话,我自己就会感觉很不爽了,就像吃了鱼刺一样,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写得质量多么好,我只想说我做了这件事,仅此而已。
大多数人关注简书,应该是都认识到了写作的重要性,像李笑来老师也经常在专栏里强调写作的必要性。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无法坚持去写呢?以我为例,我是去年10月才意识到一定要写作,到11月中旬上了阿何的写作课。可我真正开始写作却是今年3月份的事了!
由此可见,当人们想做某件事的时候,到具体去做这件事,是多么的费劲周折!尤其是难度比较大的事情。
《微习惯》作者也在书中介绍了他的写作情况,作者经常计划写50字,最终却写出了2000字;而在头疼、身体疲劳、精力严重不足的时候,还是写了50字,最终积累成1000字。
我个人觉得微习惯用在习惯养成的最初期应该非常有效。大多数人因为制定的目标太大,自身又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勇气去完成,结果导致了习惯的流产。
如果把目标设定足够小,例如每天写作50字,你想完成它的动力就会比每天写作1000字的动力大的多,因为50字也太容易完成了吧!
我常常会想,如果我从去年甚至更早就开始每天写作50字,现在的我会是一种什么状态?也许我的内心会更加充实、平静,不再焦虑,不在抱怨,踏踏实实地去积累。
人生不能重来,更不能假设。现在,虽然写作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太难的事,但还有下一步,就是要提高写作质量。我相信,只要坚持写,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那些想写作却还迟迟未动笔的朋友们有福了,每天只要写作50字就可以了,51个字就是超额完成。这个目标足够小吧,只需花你10分钟,小到你不可能完不成。
书中还介绍了养成新习惯需要多长时间,不是21天,也不是30天。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相差很大,从18天到254天不等,这表明人们将习惯自动化所需的时间千差万别。
我个人的体验是,不要太纠结于习惯养成所需时间的长短,有时间纠结,还不如去做点正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