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演讲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台下的观众喜欢,觉得精彩。听的人觉得好,就是好的演讲。演讲者可以让台下的观众聚精会神,甚至需要上厕所的时候也忍着不想离开一会。讲完之后,全场鼓掌,给予演讲者好评,觉得演讲者口才好,意犹未尽,这就是好的演讲。
那为什么说好的演讲会把人带沟里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口中的好演讲,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听。在我们听完以后只有两个字的评价——精彩。
其实演讲者讲了很多重点,很多实用的干货,但是被我们忽略了。在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本该学到的东西被我们自己的大脑忽视了,悄悄溜走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精彩的演讲都是有故事有情节的。演讲高手通过故事的手法将听众带入他事先设定的情景,牵动听众的思路。情节很生动,我们才有听下去的欲望,才会觉得演讲讲得好。在这种时候,我们往往会更加注重故事本身,忽视了故事想要传递的知识。
听完演讲后,回想一下,演讲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这个答案我们大概可以通过演讲的题目想起来。他讲了几个部分?哪些是重点?哪些方法对我们有用?这些几乎都不记得了,甚至里面讲到的几个故事,好多细节也都不记得了。
这么看来,好的演讲确实把我们带沟里了。听演讲的目的是什么?有人是为了学习新的知识,学到比自己高效的做事方法,还有人是想学习别人是怎么做演讲的。不管什么目的,肯定不会有人为了听故事而去听一场演讲。想听故事,找一本故事书,同样的时间可以看好几个故事;去电影院,体验也比听演讲舒服。
总结起来,好的演讲都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好听,听众听得津津有味,演讲者可以很好的引起听众的共鸣,带着大家的思路走。第二,听众更专注于演讲的故事,在情节的带动下,忘了干货,精彩过后,忽略了重点。
那么作为一个学习者,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被演讲者引导,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呢?
1、保持清醒,保持局外人的身份
随时准备从情景中跳出来,保持自己的思路,记得自己原来的目的。我为什么要来听这场演讲?我需要听什么?现在讲的跟我需要的有关吗?
对自己有用东西,拿笔记下来。不要贪心去记下每一个字,也不要担心记录的时候错过重点,把自己喜欢的当成重点记下来即可,作者的重点其实不是很重要。
断断续续的记录,反而能让自己保持局外人的身份,不被演讲者带入场景。
2、及时回顾,进行结构化整理
如果是在看一场视频演讲,一定要记得及时回顾。好的演讲值得多听几遍,只听一遍会忘掉很大一部分。重复听才会发现错过的重点不计其数。这就是为什么英语听力考试都只能听一遍,因为听第二遍就不再是考听力,而是记忆力。
回顾几次,把记下来的重点画成思维导图,即可形成结构化思维。演讲和文章都有着作者自己的结构模式,但那是别人的。我们需要用属于自己的思维结构,把别处学来的知识整理好,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好的演讲确实会把人带沟里,但是并非演讲者目的不纯,有意为之。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只是听演讲,日常很多时候,只要留心生活,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学会留心生活,就会发现曾经的我们错过了很多。因为生活是一个故事,我们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