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下的枷锁(连载一)

爱是一个温暖的词,它带给我们柔软的呵护、贴心的交流,但有些时候,爱会被当做面具戴在另一个词上面,那就是控制。

大家应该很熟悉这样的场景:

有一个小女孩想吃香草冰激凌:

“我们吃巧克力味的吧。”妈妈对她说

“我不要巧克力,我要吃香草冰激凌。”

“香草的不好吃,宝宝最喜欢吃巧克力了对不对?”

“我不要巧克力!我要香草冰激凌!”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不给你买了,走!回家!”

“我不要!我要香草冰激凌!!”

“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啊,听话!”

女孩只好乖乖就范,跟妈妈回家。对于母亲来说,她成功的化解了一次自己权威的威胁,自己令行禁止,女儿乖乖听话,一切是那么和谐美好。但对于女儿来说,她所感受到的恐惧和被抛弃的无力感对于她的年龄而言是难以形象的,为了母亲的爱,她只能一次一次的舍弃掉自己,最终成为母亲的一部分。

其实如果继续剖析母亲深层的动机,就会发现她其实对于分离也怀有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她根本无法面对,她无法接受自己和女儿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既然无法让女儿重新回到自己身体里,那就只能想方设法在精神上“融为一体”:一个思想、一个意志、一个精神。

母女二人都被分离的恐惧所控制,表现出来就是“如果你不接受我的控制,那我就剥夺对你的爱”但实际上这种威胁根本无法实现,于是关系就呈现出一种很纠结的姿态:

“你不听我的我就不要你了。”

“我就不听!”

“我真不要你了啊。”

“我就不听!”

“我生你养你为了你劳心费力,你怎么就不能体谅体谅我呢。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这么大,要是你还不听话我还活个什么劲啊。”

“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顶嘴了。”

这样的对话通常会以二人抱头痛哭结束,这样的关系中,双方都十分痛苦,又都承受不了离开对方带来的恐惧。

另一方面,长此以往二人之中总有一方会变得骄纵任性,通过不断要求对方服从自己来确定对方不会离开。而另一方则变得谨小慎微,生怕触了逆鳞,对方一气之下扔下自己。而两种角色会因为“索取”和“付出”的平衡不断互换,总有一方处于控制地位,却始终没有办法达到彼此尊重、彼此关爱的状态。

在这样的关系中双方都始终处于恐惧之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方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自己产生无限的焦虑:他怎么没回答我?他看我的眼神是什么意思?他和我说这个是想暗示什么?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他和那个人聊的很开心是不是不要我了?……无论自己还是对方,连呼吸的空间都没有。

这样的关系是不健康的,长久下去对双方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想要打破这种循环就需要说明这种恐惧:我很怕失去你,我也知道你害怕失去我。同时在两者之间建立信任:我不会离开你,我也相信你不会离开我。用信任代替控制来维持两者的关系,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有利于关系的稳定和双方的身心健康。(未完待续)


戳原文,更有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图/天造地设一般的难得 文/天造地设一般的难得 我第一次看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会想,这个人大抵是寂寞过的,后来我明白,...
    天造地设一般的难得阅读 141评论 0 0
  • 领袖的讲话在电视里周而复始的播放,早餐的时候播放一次,上午所有人穿好制服正襟危坐的在播放一次,下午所有分队的人员坐...
    写字的虎阅读 351评论 2 6
  • 故事背景:去年和闺蜜姗姗不知某一日一拍即可决定年后离职出去浪,于是乎今年的四月我们便出发了。 苏州——...
    Yu_Czz阅读 597评论 0 0
  • 《亲爱的生活》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在晚年写的最后一部短篇小说合集,本文将要分析的故事是其中第四篇...
    热爱一生阅读 2,765评论 23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