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存在极度的方便了工作生活。比如以往工作的时候需要电话或者邮件来来回回,拨号码,如果对方不在,就浪费了时间;公司了很多人没有及时回复邮件的习惯,邮件一来一回效率极低。有了微信之后,一句话或一张图发过去,基本几秒之内都会有回复,即使在别人忙碌的时候也会会后很快回复;一个文件传输过去,很快就有响应;一个群建立起来,七嘴八舌的讨论,很快就有一个方案。
然而,微信的朋友圈,却开始鸡肋。最初的朋友圈,都是熟识的人,晒下照片发个感慨,很舒心,不常相见的人们,突然有了一个交流的通道,一种介于信笺和对话之间的交流。
然后,微信的好友越来越多,领导同事同学朋友商务微商,能聊的其实没几个人,朋友圈里该发什么不该发什么,开始很纠结,甚至有段时间发朋友圈成了一项工作。最初建了个组别,哪些内容发哪个组别。有些内容,写了点感悟之后,突然觉得不适合,然后立马秒删。
大抵会得了精神分裂症的。
然后就基本就停止更新朋友圈了,于是我就成了一个另类,办公室里大概就两个另类,一个我以及另一个同事。当一群人在关于某项内容某张海报某篇文章在疯狂刷屏的时候,两个另类从不发朋友圈,从不评论别人的朋友圈。
关闭朋友圈的想法,大抵元旦后有过,施行了一天,最后被人一句:你不看我的朋友圈啊,尴尬收场,于是朋友圈又重新开启。
上周一开始整理自己的时间,发现在朋友圈上浪费的时间真不少。自己的自控能力并不好,手机上删除了各类新闻端各类资讯终端,地铁上还是会不时地刷朋友圈刷公众号刷群,大概是一种多年的习惯,难以一时扭转。上班时,也会想着我会不会漏过什么,是不是有哪条重要信息错过了?在紧张和惶然中度过。
然后,时间就过去了。
第一个改变的开始,就是听书码字,强迫自己把每天听过的内容,写篇短文。习惯在慢慢培养。同时关掉了朋友圈,基本一个白天都不会去刷,当别人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是一脸的惘然,但也许习惯了就好了。每天晚上用复杂的流程,从设置-功能-通用里进去,扫个三五分钟,回顾下是否有和自己相关的,或者需要自己评论的。
比如近期有朋友病痛的折磨和慨叹,也许可以通过她状态的更新和评论带给她丝丝的安慰和阳光。
朋友圈的生活不是真实的日子,点赞之交,不如没有交集。
点赞枉费的时间,不如拿来写一篇文字。
关掉朋友圈之后,时间一下子充裕起来了。
突然一下子觉得清静了好多,读书码字享受阳光。
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在朋友圈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