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便醒了来,淅淅沙沙的下了一个晚上的雨,让人心情不安。天空怕是破了个洞,自我归来,故乡这雨就一直不大不小,断断续续。这雨下的无奈,下的悲伤,空气中充满了腐朽而非新生。这容易让人烦躁,就像不伤筋骨的牙疼,容易产生窒息感。
我记忆中的故乡并非如此罢,还是晴空万里,该是艳阳高照,让人怀念,让人眷恋。我记得故乡的每一条河,每条可以抓鱼的小水沟,还有那爬着许许多多蚂蚱的草地,还有还健在的大伯家的大水牛,还许许多多让人眷恋的东西。不知是我变了还是故乡,总该觉得眼下的故乡非昨日之故乡。但父母却说年年如此,有何惊奇,许久你都没有在这个季节回家,便怕也忘记了罢。
忽而恍然,转而悲伤。是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自小高毕业,自今已有六七年,何时能在这时回家待着呢。在外求学,在外工作,在外忙的焦头烂额。渐渐的淡忘了故乡的点滴,如同不记得故乡的生日,自然感到烦恼了。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的《故乡》,他有润土这帮小时候的玩伴,润土陪着他刺渣抓小鸟,去海滩捡贝壳……,我也有我的阿Q和建国,我们抓鱼,放牛,玩泥巴。书本上说他这篇文章写满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也许是我太过于庸俗,只是单纯的看到他与我一样对童年的欢乐过于眷恋。我们对童稚充满无法摆脱的回忆,也同样对变迁百感交集。其实故乡没有变,变的是什么呢?
我想,就这样留着这个问号吧,等到垂暮之年再偷偷把这个问号改成句号。这样很好,省的老时没有了寄托,儿女也无法理解,也再没有同龄的老人可以说话。我就这样自言自语,把这个问题好好的解答。
母亲说,早饭煮好了,洗漱好准备吃东西吧。我“嗯”了一声,便打断了自己的幻想,再次匆匆的下了楼。
多年以后,我是否能够像这个早上一样在回忆童趣,畅想一些东西。是否也能像小时候这般开心的听着雨声,幻想着未来?显然已经是不能够了,人一旦成长便开始有了自己的密码箱,装着秘密,装着烦恼,装着压力装着世故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