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康德
01
我是绝对不会让孩子看《我不是药神》的。
我看完片子真的好感动。
但是,感动退潮,认真思考之后,我得出了这个结论:我绝对不会让孩子看。
02
片子的立足点是:因为困难到了极点,都要涉及生死了,所以我就干了(违法的事儿)
比如程勇因为孩子、父亲,太需要钱了,所以去印度把药弄回来卖。
他最终赚取得了巨大的收益。但他的心里总是有一个疙瘩:不管怎么说,这是走私。
他从一开始就清楚。他需要来填平心里的坑,就必须要给自己找一个让自己心平气和的理由:因为想活下去、因为病人需要,因为正版药售价太高、因为……
只可惜,突破了道德的底线,一切都失去了衡量的可能。
这样的理由,谁都可以用。那个“黑心”药商——张长林,即使被抓,面对审讯,仍然可以笑得那么开心和嚣张,为什么?他也认为自己是在救人,他也可以用这一套理由!
我相信孩子一定会问为什么明知是违法,却一而再、再而三去做?是因为不忍看到了病人们的凄惨吗?
这种情与法的纠结,历史上出现过不止一次,但没有谁能讲得清楚,我当然也无法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所以,封印了吧,这样多简单。
03
我更担心孩子根本不问,直接自己按照自己感觉对的那个方向走过去。
而这个方向,也是电影在意图引导的,相当于是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比如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事,是决定一生的走向的事,如果可以想办法取得好成绩,为什么不去试试?
不行,我一定要给他讲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做违法的事。因为法律是底线,是规范行为的最低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要过线……啰哩吧嗦的说了一堆的不知所云的东西,有用吗?
我的讲述与电影里面那些精心构建的明暗光景构图、那些充满了美感的感人桥段相比如何呢?
那是天上白云和低劣尘埃之间的差异,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我是没有信心的。
那,咱们就不去看了。
04
觉得很无力,但作为父亲的责任仍然要努力一下。
我要告诉他,面对生死,既可以选择暂时让自己活下去,也可以表现出尊严和人性光芒。
活着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诱惑。人到底如何才能拒绝这个最大的诱惑呢?
是读懂人生、了然生死之后的洒脱?还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什么东西?
将生死比喻成如珠穆朗玛峰那么雄浑的一个存在,那么一个不可逾越的存在,还有没有能够高过它的东西?
是云,是风,是光……
你看得到吗?你见到过吗?
历史有这样的人,他们看到过。
比如颜真卿、文天祥、谭嗣同这些古人,明明可以享受高官厚禄、活得潇潇洒洒,但偏偏就是舍了生命、取了忠义。这是为什么?
还有就是像《红岩》那样,一边是酷刑拷打、奄奄一息,天天徘徊在死亡边缘,一边是写几个字,说几句话就重获自由,但是仍然有坚定的革命者就是选择了最痛苦的那条路。这是为什么?
还有像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这些战场上的英雄。他们等一等,躲一躲就完全可以有机会活下去,他们又是为什么要选择义无反顾地献身?
像他们这样的人,真正看到了有些东西是在生死之上,那是尊严、是信仰,只要被那一道光照耀在身上,他们就变得无比坚定,能够身生双翼,不断向上飞翔,超越一切物理上的高度,还要向上,最后化为一道光芒,就永久地刻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之上。
这样的人,是真正有尊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