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让我挫败,我还舍不得离开。
——《奥丽芙·基特里奇》
你有没有觉得,旅行是一个人的事。
是自己对自己亲身体验感性的剖析。
是自己在自己的场景思维里的印记。
我们的眼里和心里,体验和感受的是我们个人思维集合里面包含的每一个子集。
我们的思维方式里,藏着我们旅行中见过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帧风景。
“小妹妹,听口音是北方人吧?”
你看,我真的不要太喜欢这个地方!这里的人喊我“小妹妹”,而不是在那个礼仪之都被小孩有礼貌地尊称“阿姨”的!
我来不及回答,接过大娘递过来的大碗,咕咚咕咚一口气把水喝光了。
道过谢告过别,转身离开的时候,大娘的手机正好响了,我看着她接电话时拿出的诺基亚,瞬间就想起了我那两部分别在上下九和天桥下被扒手盗走的5230。
怀念自己当初攒钱买手机的那份拼命劲儿,怀念为了找回手机不死心的那个天真样儿。
呃,人在旅途中,真的是无比矫情。
关于旅行的意义,我好像还是说不出来。
说不出旅行的意义,就是旅行的意义。
这是从离开到回来,整体的直观感受。
其实我一直觉得“旅行”这件事,是被大众渲染和美化了的愿景。
旅途中,哪有那么多美景?
要去看美景,花钱就可以。
要尽快抵达,坐飞机就行。
旅行的意义,未必是诗与远方的格局。
如果一定要让我说出它的意义,我想,最大的意义就是,它让我离开了自己。
离开之前,甚至是离开之后的好几天,我都以为我想离开的,是这个容纳着我八年的成败与冷暖、把青春和奋斗都给了它的这个城市。
这是第一次。
想要逃离,想要远走;
没有失衡,没有失重;
没有难过,没有不舍;
没有想起中信,没有想念地铁;
完全感知不到曾无孔不入的归属感。
我似乎也没有很在意离开和毫无归属感是一件多大的事儿。
惊讶的是我并不觉得惊讶,这多可怕。
回来之后,开始明白:想要离开的,并不是城市,而是自己。
离开了自己的我——
走过山路,踏过泥泞;
见过牛羊,看过夕阳;
上过黑车,下过池塘;
摘过野果,讨过水喝;
扶过老人,抱过大狗;
躺过地,淋过雨,生过病;
在陌生的环境里卸下了武装;
听着陌生人的故事热泪盈眶。
当你离开自己,旁观自己,你会发现:你有着你自己都不知道的那些样子。
不顾黄土泥泞和飞沙入眼奔向辽阔的干脆,
沿着崎岖蜿蜒的路没有方向横冲直撞的坚持,
看到牛羊禁不住要拍照又忐忑不敢靠近的纠结,
被两朵依偎着未长成的蒲公英可爱到不行的激动,
第一次破天荒鼓起勇气像抱小哆啦一样抱大黄狗的勇敢,
远远望着炊烟升起就觉得风和炊烟有段故事的脑洞大开……
当你离开熟悉的人生,作为一个观众,静观他人的人生,你会发现:世界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样子。
每个人都各有故事,各有悲喜;
各有冷暖,各有得失;
各有成败,各有无奈;
各有信念,各有局限;
各有凹凸,各有桎梏。
我从来没有期待过通过旅行,来改变什么,去寻求什么。
生活不会因为任何一次旅行,发生内核和形式上的巨大变化。
我想说的是,旅行是一件好事。
我不再焦虑,不再自缚,不再追问那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不再固执坚持没有结果的事情,我从来没有这么淡然。
我不期望今天一定要比昨天过得的好,我希望的是今年一定能比去年过的好。
我想,这就是旅行的魅力吧。
最后,送上花花这首陪伴了整个旅程的《山海》,致旅行中的那个自己。
赠上一首诗
作为此次旅行结语——
Alfred D’Souza
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
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
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
干活吧,像不需要金钱一样
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