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八零后,有记忆起就知道女排精神,不知道什么意思。后来大街小巷响起了田震的《铿锵玫瑰》。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致敬女排,那时知道一群女人为国争光。
再后来知道了铁榔头,知道了2008年,她带领美国队打败了我们的女排。当时各种声音不绝于耳,一个郎平一个刘翔成了那年的焦点。直到2019年国庆阅兵,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冠并参加了阅兵游行。
《我和我的祖国》中也有女排的身影,女排越发变得神秘,不由得想去了解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越是好奇,越是喜欢;越是喜欢,越是躲避。《夺冠》电影出了以后,各种预告花边都看了,就是没有走进影院观看。后来忙起来就淡淡遗忘了。
今天闲来无事,偶然打开软件,看到了《夺冠》,看的我热血沸腾,尤其是开始对战日本女排直至夺冠。
八十年代,美国有了计算机,可以计算分析各个队员的资料,我们没有,只有把拦网加高15厘米,别人拼技术我们拼命,看到这我不由得想起了先烈们,脑中蹦出了很有中国特色的感慨。
那时女排夺冠,是全国的胜利,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女排姑娘们却是一身病,影片中听到六十岁的心脏,八十岁的骨头,脖子以下全是伤。一方面感慨女排姑娘们的付出,一方面也被那一代人震撼着,不由得就想到了铁人王进喜(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年代),那一代勇于奉献,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高于自己的生命。
《夺冠》后半部,讲女排改革,其实也是讲体育人的转变,为国争光到为己争光再到因为喜欢我才打。
从侧面反应了,我们祖国的逐步强盛,由需要金牌证明到不需要证明。也是国人内心的强大。看到这,也说明了:傅红雪的我已经用尽了洪荒之力,为什么会爆红。
国家,国人已经不需要用外物来证明我们不比别人差,我们有了大国风范。高大上的东西讲完了。
我看《夺冠》前段,女排姑娘们拼命练球,不能用刻苦努力来形容了,而是在用命拼。教练严厉好像只是她们拼命训练的借口,她们用汗水弥补不足,用生命去缩短差距直至登顶。
那一段看的我激动不已,甚至开始讨厌自己没用用命去奋斗。当时就想写文字,描绘自己亢奋的心情。脑中怎么构思都找不到,准确的词语,语句来描述那种感觉。
看了那段,觉得自己眼前这点挫折算什么,不说拿命拼,就是多用点汗水也会很容易渡过。
被她们深深的感动,刺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