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四上午,我接到中国联通的一个促销电话:
廖先生,您好!中国联通正在进行充话费送京东E卡现金券活动,只要一次性充值100元以上,就能获得50元京东E卡现金券,依此比例类推,100元的话费也会以20元/月的方式返还到你的账号上,名额有限,您很幸运成功入选,请在10分钟内进行充值,我帮您进行登记
这套促销话语当然是专门组织过,把偶然变成了体系,这是学习点之一,最后一句:名额有限,您很幸运成功入选,请在10分钟内进行充值则利用了心理学中的损失厌恶以及稀缺感促成交易,这同样是学习点之一,不过这些烂大街的手段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也没有必要专门写文章记录,我今天是要以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促销电话:数据
晚上回到宿舍以后,向舍友推荐起联通的促销套餐,得到的信息是他在今天早已充值300元,获得了一张150元的京东E卡现金券,300元会以20元/月分15个月到账。我们都是大四学生,接着又问起另一位用联通的师弟,发现他压根就没有接到过联通的促销电话,这是什么原因?我猜联通拥有数据驱动的促销系统,因为大四的学生需要全国找工作,更换工作城市,这是更换服务商最频繁的时候,为了留住这批用户,以京东E卡现金券为诱饵,至少充值100元,每月到账20元,用户至少需要6个月,也就是半年的时间才能拿回充值的100元,半年的时间大四生也已经选择好工作城市,并已经开始工作,沉淀了大量的职场联系方式,不能轻易地更换手机号码,这样,中国联通就能留住这个用户
以上属于猜想,既然是猜想,那就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没有经过大规模人群的验证,属于猜想+小规模验证,产品经理工作的一部分不正是“现象-猜想-实验-验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