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还有几个小时就结束了,回头看看来时路,苦中带甜,笑中有泪。
不谙世事的时候,对带有仪式感的事情,总是无比草率,所以,十二岁的本命年和十一岁过的一样。
长大后,觉得生活应该带有仪式感,于是,二十四岁和二十三岁有些许不同。
因为我发现,自己开始长大了。
1、“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一月初的时候,外婆去世了,请假回家,结果老板不高兴地说“等几天吧!你走了我没办法跟家长交代”,甚至还一度拿工资要挟我。
当时就打算如果老板不准假就辞职,金钱和亲情,我选择后者。钱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就再也不能回来了,我总得送外婆最后一程。
虽然最后她同意了,但也满心的不高兴,我也一肚子的不开心。
之后,我们仍然以朋友相称,但我已经把她排除在我的世界之外了,她只是老板而已。真正的朋友只会雪中送炭,不会恶语相向。
即使她送了很多礼物,我也再没有心生欢喜。因为我只相信自己的眼光,不再被礼物收买。
在与金钱的战争中,我们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只是并肩作战的盟友。共同吃肉,然后华丽分手,不掺杂任何情感,没有期望,也没有失望。
2、“父母与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小时候,父母是子女的天,是子女认知世界的窗口,也是子女安全感的来源。我们谦虚地互相学习,父母给与子女深爱,子女给父母带来快乐。
青春期,子女叛逆期,父母更年期,彼此都像易燃的炸药包,稍有不慎,就可以将方圆百里夷为平地,相看两相厌,但又剪不断理还乱。
上大学,双方相隔两地,子女表达想念的方式就是“我没钱了”,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就是“我给你打钱”,联系越来越少,像活在了两个世界里,一个不敢问,一个懒得说。
工作后,父母子女都学会了“报喜不报忧”,父母住院子女不知道,子女工作不顺父母不了解。不给你添麻烦是我爱你的方式,比陌生人近一点,比熟人远一点。
一切好像又回到原点。大人(父母)说话,婴儿(子女)听不懂;婴儿(子女)啼哭,大人(父母)不明白。
但,我们都知道,对方一定是自己今生不可割舍的存在。就像维斯冠说:父母与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3、“至少要有两本存折,一本储蓄财富,一本储蓄老朋友”
在林依晨饰演的《我可能不会爱你》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至少要有两本存折,一本储蓄财富,一本储蓄老朋友。
刚开始不懂,但经历了一些事,见了一些人,就会看得更明想得更清,也就愈发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闺蜜嘉璐曾经说过:我之所以存钱,就是为了在家里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我能帮上忙。
是啊!人生在世,天灾人祸,在所难免,我们避无可避。积蓄就像是救命稻草,可以救人于水火。
在某种程度上,金钱等于说话做事以及做人的底气,成年人都懂。
对于老朋友,我们就像是没有血缘的亲人,打不走骂不散,可以胡吹乱扯,也可以互诉衷肠,彼此不需要太多话语,一个眼神对方都懂。
而我的老朋友也就是嘉璐,她昨天还跟我说,我们的友谊能维持至今全靠她的坚持,她主动找我聊天,在我没搭理她的时候依然没有放弃我。
老朋友就是这种不计较只在乎的关系,没有利益牵扯,没有尔虞我诈,全凭真心。
亚里士多德说: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愿你也拥有。
4、“人生最美好的三件事: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
我终于鼓起勇气,抓住了2018的尾巴,开始动手写写东西,记录自己的人生,这里像是树洞,我什么话都可以说。
以前,总想靠写作在自媒体世界站稳脚跟,但只是停留在空想阶段,说白了就想不劳而获。
后来,冷静下来才发现,去掉外在事物的加持,我依然热爱文字。
于是,就不再想结果,只享受过程,不再只想着取悦别人,而是先取悦自己。没有任何杂念,事情也就简单了许多。
有人向我取经,其实我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这和摄影要不停地拍、学习要不停地练是一个道理——发自内心的喜欢然后重复地去做,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重复做什么样的事。
找到自己热爱的并一生热爱才最重要,也许我找到了,何其荣幸何德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