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无悔》
第一章乡间猛娃
大西北之地秦河流域的南城州,西望千年古都长安城,东眺古今兵家要塞潼关,这古风蕴域的南城州是历史上文才武豪的英杰聚集之地。在离南城州此处约有近百华里古风淳朴的华州境内,更是矗立着一座天下闻名千轫如剑的西岳华山。
公元一九二九年,一个小小的男童乡娃子秦思南,独自的冒着风雪西行,这个少年乡娃秦思南自幼丧母,他的父亲秦渊在大清朝灭亡时是一个武举人出身的华州官衙兵房的武备小吏,清亡民兴后,兵房取消,改为团防局,秦渊被留任为华州团练使,后因华州府衙降格为华州县衙,又把秦渊调任到南城州给团防局团总当助手,任职团练使。
由于任职的原因,秦渊只好离开亲族聚集的华州城,来到南城州任职,担任这个小吏级别的团防局团练使,虽然这职务名称很好听,叫做团防使,其实是团防局团总的助手之一,毕竟南城州团防局设了两三个团练使。
秦渊自从妻子久病不治,前几年不幸的病故以后,他在南城州独自一人抚养几个孩子很是艰难,便把他的唯一儿子秦思南和几个姐姐留在了他们的祖父秦原老先生身边,在华州城里居住生活。
不料天不假人愿,某一天的深夜突遭家中失火,秦思南的祖父秦原和秦思南的两个叔叔,两个婶婶都在火灾中不幸去世。
少年小童秦思南此时已经是一个年过十岁的大乡娃。在西北秦河流域,十岁以上的男童,都是可以列入到少年的行列了,在民间常常见这样的男娃孩童独自的在城里乡间为了生计到处奔波。
而这个小童秦思南的胆子也真是够大的,他虽然是年纪幼小,却是不愿意寄居在街坊邻居的家里,仰人鼻息的过日子。秦思南小小的年纪,却是不乏谋争生存的勇气,便不顾几个姐姐哭哀哀的拦阻,执意的要独自离家,去往离华州城百里之外的南城州方向出走。他这是要去寻找在南城州东关团防局里任职团练使的亲生父亲秦渊。
初次出门独自远行时,这个小童秦思南的身上还携带着几块银元大洋,但他是自小就离开了父母,由祖父秦原老先生抚养长大,平时并没有独自一人生活过,自然是并不知日常生活的一切花销应当节俭,自以为从华州到南城州不过只是百里之地,用不了两天就能到达。
于是秦思南他这一路上是见了好吃的要吃,见了乞丐便善心舍钱,住个小店还要住在干净的上等房间,结果就在秦思南途中住店第一天的夜里,便在睡梦中被贼人把他携带的衣物和身边的八块银元大洋盗了个一干二净。
好在西北之地的陕人十分重视乡党间的情分,这个小客栈的店家为人也还善良,见到这个独自出行的娃童孤苦无依,心中不免生出怜悯,便给这个不知天地厚的小娃儿包了一袋锅盔饼子,找到一个过路行商,把这个小小男童乡娃托与照顾,一路结伴向南城州进发。
一路上的辛苦奔波,虽然是在旅途行走中稍有羁绊,大体上这一路还算是平安顺利,等到这个小小的少年秦思南经过长途跋涉到了南城州的东关团防局驻地,方才晓得他的父亲秦渊因为不愿率领手下的团丁到南城州乡境去强征乡税,不久前已经被南城州政府免去了他南城州团防局团练使的职位,贬职去了南城州西关镇团练所做武尉,这个武尉按今时的说法,也只相当是管着三十多人的队长而已,但是在这个小镇上也是个威风凛凛的人物!
于是,在举目无亲的无奈困苦之下,这个乡娃少年秦思南又只好独自一人摸到了南城州西关镇,在一家破旧的院子里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秦渊。看到独生儿子自己大胆的前来南城州寻父,秦渊这个做父亲的心里又是悲怅又是欢喜。
当天吃过了晚饭,忙碌一天的秦渊抽出了时间,便向儿子秦思南问起了华州家里的状况,这时秦思南才详细的把家里遭遇的大灾难告诉了父亲。
闻知到华州的家里突遭火灾大难,老父和兄弟们此时已是不在了人世,秦渊在听到家中出了这样的惨事,忍不住的为之痛哭失声!秦渊悲恸痛哭之后却也无奈。面对眼下孤苦的家境,秦渊纵是西关镇的豪杰,亦是一时无计,愁苦了几天,只好把把儿子秦思南放在一个熟悉的西关镇士绅富户家里。随着人家的几个子女在家中的私塾读书。
就这样把时光厮混了两年,小童乡娃秦思南吃尽了孤苦的滋味,此时已是年满十二岁的少年,他知到今天长到了十二岁时,这才知晓父亲的真名是叫做冯冠渊,他自然应该随父姓冯,他的名字应该叫做冯思南。
自古有个传说。叫做‘二马为冯’,说的是古时晋朝灭亡后,司马皇族一氏遭到追杀,为保宗族不灭,便以司马一氏两大司马嫡系为由,简凝为‘冯’这个姓氏。
一千多年来的沧桑岁月,让‘冯’这个姓氏在秦河流域形成了当地分支众多的族群。但是冯冠渊的祖父原名是冯天元,昔年因参与了反清造反活动,受到当时晚清官府的缉捕,匆忙中携一家逃亡到华州,这华州的界境,离西岳华山较近,遇有兵荒马乱不测时,人们随时就可以入山自救。
冯天元逃亡到了华州以后,为隐姓埋名,无奈的将自己的姓氏‘冯’改为姓氏‘秦’,冯天元改为秦姓后,名字叫做:秦风。悄悄的落户在了华州,后来他在华州娶妻生子,这才有了儿子秦原,这个儿子虽时自小习武,却是更喜读书,几经周折竟也有了成就,后来还充任了华州县学堂的教谕。秦原此后便也在华州也成了家,育有了三个儿子,大儿子便是秦渊。
现在已经是民国了,清廷政权早已垮塌,已是无能力追杀当年反清人士了。只是这秦家一族已多年习惯了‘秦姓’,不太想就此再作更改。然而就在此时,老太爷秦原因突发火灾遇难故去,两个兄弟也不在了人世,于是秦渊便自做主张,在南城州西关镇雇人把现有的旧院子修缮一番,依照秦河流域的当地风俗祭了先祖之后,重新立了一座祠堂,自认开祠祖,恢复了姓氏‘冯’,这一家新建的祠堂自然是‘冯’家祠堂。
秦渊改换自己的名字为冯冠渊,儿子改为冯思南。又因为自己的大哥二哥大嫂二嫂和一个侄子均已在火灾中去世,他派了几个镇丁,伴随自己的儿子冯思南去到了华州县城,找到寄居在老父生前好友家里,把自己的四个女儿,和大哥二哥的四个女儿全部接南城州西关镇来定居,又将四个侄女改支为自己的继女儿,一律改秦氏为冯氏,从此冯氏一族立祠堂于南城州西关镇。
这冯思南自小失母,生活中难免比人多经受了许多的苦难,把自己磨练的胆大勇毅,他又勤奋好学,读书诵卷几乎是过目不忘。在年仅九岁时,一手漂亮的颜体字,就被四邻广为夸赞。尤其这一次家逢大难,他在来到了南城州西关镇之后,由于恢复了冯氏故宗,更是一心苦读书,要出人头地。时陕西人皆以名将冯大帅为尊,多有人对冯思南说,你应好好读几年书,长大了投冯督大帅去生发做官。
冯思南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做官做事建功立业何必舍近而求远?某日,冯思南豪迈的对几个要好的少年说:“这一两年常听得人讲,我们西北陕人出了个英豪景岚先生,是逸仙先生的优秀门徒,还是黄埔的高才,我自幼小便崇敬逸仙先生,只是逸仙先生走的早,如今咱陕人的英豪,景岚先生的弟子们既要在陕秦重新竖起赤旗,我等何不去投效?古有投笔从戎一说,你等休笑,且看!”
话音落毕,冯思南折笔与案,大声的说道:“我等在一起常说,闯江湖做大事才是英雄少年的出路!我现在已下了决心,今夜我就会趁家父不备,去投景岚先生举旗的那些部下,你们谁愿与我同去,一路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当即在私塾中有三个少年愿意与冯思南同行,其中一个年长者叫武枫,他的年龄大冯思南五岁,如今已是十八岁。这个武枫两次报考长安城里的西北高等师范学校未就,正好利用这一两年的空闲时间读了一些进步新书籍,加入了赤色外围组织,目前已是赤色少年人物,他曾在景岚先生手下干过小半年,去年才被派回南城州做赤色组织的地下联络工作,如今隐藏在南城西关镇,这一次武枫本来就正要去参加景岚先生的重新竖旗暴动。
次岁者叫做李壁,是一个十六岁的消瘦少年,这个少年很有语言天赋,会华俄英日四国语言,亦是武枫刚刚把他吸纳发展到赤色外围青年组织里不久的赤色人物。还有一人十五岁,名叫杨阁,这个乡娃也是冯思南在西关镇私塾学堂里最好的朋友之一。
当夜,志同道合的冯思南等四个少年人商量好,年青人说动就动,竟是连夜结伙出行直奔远处而去。等到次日的早晨,各家督促孩子上学读书时,发现了人已不见。在那个时节,兵荒马乱的,家中少了一个人,也不当大事。
几天后的消息劲爆,景岚先生率部下的两千人,又联络了纵横陕东的草野豪杰李大刀一众人,在秦河流域举起赤旗,近三千壮士大爆发,袭县夺城!一时全陕震动,只是没有几天,外有大军压境,内有懦弱者奔逃,造成了举旗人大败。
这时的冯思南因年纪小,前些时投奔景岚先生旗下时,被景岚先生收在手下做勤兵,此时景岚先生的部下举旗暴动失败, 就连景岚先生自己也要避一避大搜捕的风头,有些事自然要有个安排。
景岚先生考虑再三之后,让冯思南把武枫,李壁,杨阁几个人一起找来,对他们说道:“队伍要转移,这是好听的,实际上赤旗暴动已经失败,已经被打散掉了。目前形势危急,我已做了一些善后安排,你们四个人是一起来的,这次还一起走吧,但是不要直接回乡,你们的乡境里也可能正在缉捕你们。所以你们只能是改名换姓躲到到长安城这个大都里面去。武枫上过战场,就先去到十七路军杨将军的教导大队做事。你拿着我的亲笔信去,去了以后先找到虎帅的夫人谢女士,她会安排你做杨将军教导队里的副官。李壁和杨阁,还有冯思南都去长安城里的西北高等师范学校读书,那里有我们的赤色地下组织。只是冯思南的年龄太小,这个事我亲自写书信你带上,直接去找于棱校长,于校长和校方会照顾安排。以后你们几人就先在西北高等师范学校里潜伏下来,等待将来形势好转的时候再择机归队。”
看到大家情绪不高,景岚先生又和蔼的说道:“你们几个人把身上的佩枪都摘下吧,你们带枪在身上,一路上遇到缉捕队,反而不安全。”又沉思了一下,问武枫和冯思南几个人:“你们怕不怕?”
武枫挺起胸膛看了一眼身边的冯思南,大声说道:“头砍下来碗大的疤。别看我们南城四个人都是黄毛小子,人说道:‘初生牛犊不怕虎!’,就那些反动军阀还想吓住我大秦南华子弟?我们一定按先生教导,不显山显水,安静潜伏,伺机而动,先生再举旗时,一声令下,大秦南华子弟必定望旗而归!
看着眼前的这四个乡间黄毛乡娃子,景岚先生欣慰的笑了,我们党的赤色事业前赴后继有人啊!从植物学的意义上来说,今天的小草,明日不可能成为参天的大树。
但是,从人类生存学上来看,今天的幼童少年,只要是教育导向正确,有了崇高的赤色信仰,那明日未必不能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巨大贡献的人才。
景岚先生鼓励的对眼前这四个赤色乡娃说道:希望你们不忘初衷,重视赤色信仰,勇敢的向着光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