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O对鲍勃·迪伦的印象来自于《阿甘正传》中的珍妮。
当她拿着吉它在一个美国大兵聚集的俱乐部里裸身在歌唱《Blowing in the wind》,当时觉得旋律很不错、但对歌词一知半解,又一次后悔没有系统学英语。
歌词翻译过来即是:
“一些人要存在多少年,才能获得自由;
一个人要多少回转过头去,才能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因为INTO过去通常被旋律所吸引,所以对鲍勃·迪伦只知其名不知其声。现在调出很多歌词的译文,才发现以前敬佩的罗大佑原来就是他的小学生,而村上春树也不过就是他在日本的盗版,难怪他只有诺贝尔文学奖陪跑的资格。
INTO听说网上有人调侃春上村树因无缘诺贝尔奖又一次哭晕在厕所。也是啊!谁让他喜欢美国民谣呢?这不直接就让唱民谣的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了吗?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民族性,就好像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能得,村上春树就没法得。谁让你很日本而你又这么喜欢美国的民谣呢?事实证明,诺贝尔不是不喜欢民谣,但喜欢的是真正搞民谣的人,而不只是附庸风雅地伪民谣。
鲍勃·迪伦无疑是个集文学和思想之大成的诗人,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而且表现形式竟然是民谣和摇滚,他告诉我们民谣和摇滚也是可以表达深邃的东西。
鲍勃·迪伦的《像一块滚石》意思就是像一个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好像我中招了,因为某些人就是这么骂我的。
赵传也在大声唱:“我就是一颗滚石啊,谁不屑也随它,什么样的路都不怕;永远做一颗滚石吧,不想为谁停下翻山越岭后往回看。”
在《像一颗滚石》里鲍勃·迪伦写道:“民谣音乐界一直是我必须离开的乐园,就像亚当必须离开伊甸园。这个乐园太过美好,再过几年,一场狗屎风暴即将呈现,很多东西要被拿来烧。胸罩、兵役卡、美国国旗,还有桥—-每个人都梦想着兴风作浪。前方的道路将变得危险,我不知道它通往何方,但我还是踏上这条路。眼前即将呈现的是一个奇怪的世界,一个雷暴云顶、闪电边缘呈锯齿状的世界。许多人误入歧途,从未能回归正轨。我则勇往直前,走入这个宽广的世界。有一件事是确定的,这个世界不但不是由上帝掌管,也不是由魔鬼掌管。”
关于滚石,段钟沂、段钟潭兄弟于1980年创建了一家台湾唱片公司,目前也是亚洲最大的独立唱片公司,它的名字就叫滚石,这个渊源无疑来自于鲍勃·迪伦。
私以为华语乐坛最接近鲍勃迪伦的是台湾罗大佑,其次是香港BEYOND乐队黄家驹,再往下汪峰算一个吧。
这个世界上搞音乐是最难脱离的一个身份……搞音乐的演戏总让人觉得不专业,搞音乐的能写字也会被人觉得:你也配?音乐才是真的世界性语言的好不!
INTO说到这里又有些迷茫了:一个人的天赋由音乐始,从绘画终,而文字可以贯穿始终。一个人最先开发的是听力,最后消逝的就是眼力,从达芬奇到鲍勃迪伦无一不是这样。
INTO听说鲍勃·迪伦后期也去画画了!据说他的绘画水平可以和他的音乐文字相媲美。
作者简介:初燃,资深钢琴教师,与音乐在一起二十年,“唯艺术不小资”女青年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