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妙玉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不多,也很少有人喜欢。一来她性子太过孤僻,鲜少有能与之交心之人,二来她身上总带着股子睥睨世俗的傲气,不太近人情。
林语堂就曾说,红楼之中他最喜欢史湘云,却最不喜欢妙玉。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偏好,喜欢这个东西实则见仁见智,你认为的缺点,在别人眼中或许就变成了最大的闪光点。
初次接触妙玉,她总给人一种“以清静无为自守,而怪洁之癖未免有过”的感觉。大观园中许多人不喜欢她,因为她心高气傲、怪谲孤僻。
妙玉师父圆寂后,王夫人欲接她过府,妙玉却说道:“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面对权势,她既不趋炎附势,也不委曲求全,你认为的好,在她眼中不过薄雾轻烟。
妙玉的性格并不讨喜,李纨曾公开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因为对于李纨来说,妙玉与当时的封建礼教、社会环境格格不入。
她更像是生活在一个象牙塔里面,将自己与周遭世界隔绝起来,从而陷入一种自闭孤独的状态。
她不想与人世间的人有过多来往,在大家看来,她就是个“怪人”。接待贾母只是不得已奉茶,也不见得看在眼中,大观园中能让她请于内室禅房中喝体己茶的,也不过薛林二人。对于她来说,真正懂她的人,世间只怕难以寻出一二个。
02
她对于宝玉的感情,却与旁人不同。
有洁癖的她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不肯收回,却愿意用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宝玉生辰之时,她赠贴署名“槛外人”,若即若离中暗含着无尽的苦涩与无奈;栊翠庵内最美的一支红梅,为宝玉一人而留。
虽知自己所做并不会有结果,到头来终是王孙公子叹无缘,但感情之事,从来身不由己。
世人皆嘲笑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是!没错!她身在清修之地,却心系尘缘,但又有何人理解她的苦楚,一切并非她心甘情愿。
出身仕宦人家,天资聪慧,却因自小体弱多病,不得已带发出家,十八岁花样年华,却只能在铁槛寺内常伴青灯古佛。
虽说出家人本应四大皆空,但她却无法放下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眷恋,纵是气质如兰,才华馥郁,终是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惜哉!怜哉!
她曾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两句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你可以认为她很狂妄,但之于她而言,只是比旁人看得更明白,悟得更透彻。
人生在世,一切富贵荣华不过过眼云烟,那些你现在所在乎的、追求的、执着的、珍视的,转眼间也可弃之如敝履,分文不值。
03
论才情,你首先想到的定是宝钗、黛玉,却鲜少有人知道妙玉并不输她二人。
第七十六回,黛玉与湘云赏月联诗,妙玉为二人接续,提笔一挥而就,续罢一篇才藻富赡的佳作跃然于纸上,引黛玉湘云二人赞赏不已,更是连连称其为诗仙,她斐然卓越的才情由此可见。
妙玉是个很讲究的人,对所用之物绝不含糊,甚至可以说是到了一种偏执的地步。
第四十一回,贾母带着众人去栊翠庵喝茶,妙玉拿出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托着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可谓精致绝伦。泡茶所用之水不是泉水、井水,而是旧年蠲的雨水。
她带薛林二人进耳房喝体己茶所用的器皿更了不得,一个颁瓟斝,一个杏犀乔,别说现在价值连城,那时也是相当罕见,而泡茶的水更不是寻常之物,而是埋藏在地下五年的梅花雪。
贾母虽然地位尊贵,但在妙玉心里,却比不上能让她当作知己的宝钗黛玉。
当道婆将刘姥姥喝过水的杯子收进来时,妙玉嫌脏忙命其搁在外头,宝玉认为白丢了可惜提议不如送给刘姥姥,妙玉说道:“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吃过,我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他。”这种性格,搁在什么时候,估计都大不受人待见。
有人认为她用梅花雪泡茶的讲究是种做作,嫌弃刘姥姥喝过一次茶的杯子是种自视清高,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妙玉的影子,那是一种与偏执的讲究不完全相同的东西。
我猜妙玉肯定是处女座,处女座总被贴上洁癖、吹毛求疵,完美主义者的标签,他们常常会极度在意某样东西并且一定要将其做到最好,这种坚持和执着在一些人看来会觉得可笑幼稚。
但妙玉并不在乎世人的眼光,象牙塔内的生活是她自己营造出来的最完美的生活,不需要被塔外之人评价。
04
曾几何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对生活的讲究与执着,会有自己一直渴望坚持的东西。
我们会坚守自己的善良,坚守做人的原则,坚持内心的那一点点梦想。我们曾经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努力规划精彩人生,希望做得百分百的完美,但当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成长到某个阶段以后,就会慢慢地放弃掉。
大学毕业进入职场之后,你曾经对自己的严苛要求以及对于自己那百分百的坚持,会一点点消减,原来的自己开始面目模糊。
看到很多职场中的人一点点放弃自己曾经宁为玉碎的坚持时,你会不会也有一些惋惜?或者回望自己的生命,曾经奉为圭臬的人生态度如今荡然无存的时候,是否也会觉有一丝悔恨?
那些十几二十岁对自己生命中的某样东西非常在意的人,那些不因别人异样眼光和无情嘲笑而放弃自己所坚持的东西的人,其实是值得敬佩的。
妙玉从不惧周遭的揶揄和鄙夷,也不因此改变内心最珍贵的东西。因为对于她来说,真正重要的就是这份持之以恒的执着。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的叛逆,那时的我们身上满是一种坚决不妥协的硬气。
一生中,你会遇到无数荆棘载途,这时候你是选择找回曾经的叛逆之心来对抗否定的声音,还是在慢慢放弃自己那点坚持的过程中逐渐沉沦?
我不敢保证,但我知道,对于美的热情慢慢忘却,对于艰难险阻慢慢妥协,对于未来道路渐渐变得无所谓,真的很让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