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病,是因为足阳明胃经不能下降。脾主肌肉,通过口来呼吸,口和唇,是肌肉的根本。《素问》说,脾和胃两气相合,脾主升清气,胃主降浊气,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唇口就不会生病。
唇口生病,原因在于太阴脾气下陷,同时阳明胃气上逆。阳明胃气上逆则阳明肝木之气不能下降,导致相火上炎,于是唇口疼痛、热肿等病就会产生。
脾胃没有问题,口中清和没有味道。肝木郁结会产生酸味,心火郁结会产生苦味,肺金郁结会产生辛味,肾水郁结会产生咸味,脾土郁结会产生甘味。
口生五味,五脏的郁结,如果得不到土气,味道就不会自行产生,因为五味由脾土主导。心主导五臭(臊、焦、香、腥、腐),入肾脏化为腐朽。心属火而肾属水,土是水火的中气,水气从土中泛出就生湿气,火气郁结在土中热气就发作,湿气和热气相互熏蒸,口中的气味就腐败污秽且恶臭非常。
太阴脾经以湿土为主令,阳明胃经通过燥金化成气,脾病气就下陷,胃病气就上逆。口和唇的病,因为燥热的情况多,因为湿寒的情况少,主要原因在阳明胃经,不在太阴脾经。
然而阳明胃气上逆产生燥热,大半会因为太阴脾气下陷导致生湿寒之病。因此只清润上焦的燥热,却不助下焦的湿寒,治疗就能得其法。
甘草黄芩汤:甘草二钱、黄芩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石膏三钱。煎半杯,热服。治湿热熏蒸,口气污秽恶臭。
贝母元参汤:贝母三钱、元参三钱、甘草二钱、黄芩二钱。煎半杯,趁热漱口,缓慢咽下。热太甚,加黄连、石膏。治口疮热肿。
桂枝姜苓汤:芍药四钱、桂枝二钱、干姜三钱、甘草二钱、元参三钱、茯苓三钱。煎大半杯,温服。治脾胃湿寒,胆火上炎,导致的口疮。
资料来源:《四圣心源》
注:此文系笔者按古籍翻译整理,文中针灸之法以及药方皆源于古籍,仅供参考学习。若有需要,务必找专业中医师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