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伙伴,大家早上好,我是经历了第一届天使28班1.0,2.0,3.0,线下G167班,线上59班1.0教练,线上第二届28班1.0A班主任,2.0班的班主任,汤晓春,也是各位的老伙伴了,相信很多人都对我很熟悉。作为天使28班2.0的班主任,在此我特别感恩,我们强大的59班的教练团,对我们的支持,让我们从一个星期前的混乱,到第一次班会后,整个班级高效平稳,井井有条,真心感谢各位的付出。
刚刚我有报了一连串的经历,大家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发现我一直泡在易效能,一直跟着天哥,一直在成长。
一年多的易效能学习,我读书超过一百本,跑步两个月完成半马,冥想听了9000多分钟,晨间日记超过365篇,应该是说属于跑得比较快的人, 但为什么我还会选择留在易效能呢?
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有一句口头禅: 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虽然话很荒唐,但却时时的警醒着我。虽然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但仍然需要了解,我可能在哪里会失去他们。
常常说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远。 一个人居然能走的快,为什么不能走得远呢。原因我认为有两个:
一,学习有挫折,很难立竿见影。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期待做某事就能获得某个好处。但现实是做了之后会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效果。当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之后,看不到效果,我们就会容易倦怠,容易放弃。当我们放弃的成本很低。我们就更愿意去做那些马上有好处的事情。
比如早起,最直接的感受是不舒服,特别是冬天的早晨。如果一个人学习,连续多日没有获得成就感,很容易就放弃习惯,转而享受被窝的舒适。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想养成这个好习惯,却一直没有养成的原因。 而在易效能学习,比如说打卡,就是一个督促大家的一个方式。 一旦不早起打卡,你就可能被催,可能影响团队的荣誉,这也就增加了我们放弃养成好习惯的成本,让我们更不舍得放弃好习惯,在诱惑面前,更有意志力。
二,学习要动力,很难永不止步。通常一个人学习成长的动力来自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感,对未来的目标感,以及有清晰的路径。三者是相乘的关系,缺一不可。
泡在易效能就可以参与班会,小组会,听同辈的优秀分享,会增加我们的不满感,提升对改变现状的动力;听到他人的成功分享,会增加自己的目标感,提升我们向往目标的动力;提出问题,或者听教练的主题分享,能够清晰,下一步如何做,减少阻碍我们行动的障碍,增加前进的动力。
而离开易效能,再去寻找这样的环境,对我而言一个是成本很高,第二个也不一定能够找到,所以我选择留下。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伙伴去了能量更高的地方,动力会更足,比如参加叶老师的线下课程,课程会让人对现状更有不满感,对于目标更憧憬,而且教授系统方法,路径更清晰,三者。我们张璨,回来后在28班发言更积极,明显感觉动力十足。
正因为学习有挫折,学习要动力,成长的路上不平坦,当有我原来的同辈回来当我的学员时,我的感触是更深的,所以我选择跟着天哥,群体化学习,泡在易效能,高效成长,不是只有快,更要持续的成长的环境,让我们一起持久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