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轮,我发现自己不会当班主任了——最近,看到一句话,叫~责任心过剩,我发现自己现在严重的责任心过剩~
怎么表现?
11.28一日小结:
需要调衣服的孩子,家长在纸上写上孩子的名字和需要调的号码,放到袋子里,明天上午务必带过来,下午就不调了,再说一下如果调了不满意,也不再更换。
我本来是想着那几个个子高的140的衣服可能明年穿不了,所以我就说了一下,结果现在很多都在说需要调,是这样,我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按照你的规格调,因为第一个这个本来号码是之前报的,然后第二个是人太多,校服不可能按照我们自己在商场买衣服的标准。
不过请放心,如果能调我会尽量协调,调不了,还会把孩子的这一件给他,不再一一回复,请各位知悉。
这是昨天我在班级群里的一日小结,本来校服我只是觉得那几个孩子可能确实到明年就不能穿了,但是我又怕有些孩子没有试一试,我就发第一条短信:温馨提示:校服能大不小,请家长回家务必给孩子试一试外套,尤其是冲锋衣,最小号140的一定要试一试,有问题的请私信我。
结果消息发出去一堆要挑换的,有160得也要换……我不是给自己找事儿?而且是那些我觉得不会小的,家长也要换150的……甚至大的也要换更大的……以后,我绝对不在主动替家长解决问题……
第二个,小乔的家长发信息,说班里有个孩子总拿他的东西,孩子还晚上总是做梦哭啥的了,但是说实话在学校确实没发现他孩子有什么被欺负的现象,因为他总是和班里另一个孩子玩儿的不亦乐乎,而且如果说是不开心,更不觉得。其实想一想,我只需要回复一个:好的,我明天关注一下,其实也就没有什么,第二天问了,解决一下,然后把座位调开,也许就没啥了,结果,我又开始责任心泛滥,我把他孩子最近在课堂上的种种不良行为都给他家长反映了一下,虽然说内容一点儿点儿没有夸大之意,但是我真是没有站在他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给我反应问题,本来是希望我去给他解决他解决不了的问题,结果我的反应给他制造了更大的焦虑~第二天八点多收到家长的短信:那我们暂时请假~上一次请假,请了差不多一个月,这又开始请假。我以为是他因为学生拿东西的问题,也在学校确实问了,学生是都不会说自己真实想法的,那个孩子确实拿了人家的铅笔,不过也真的给他了,而且是上上周的事情,我也不知道家长为什么那天晚上发信息给我。所以关于请假,我把他家长约到学校面谈。结果一个小时,说到最后,我都没什么好说的了。从家长的言语里,我能感受到也许他真的无助吧,但是他可能更多的觉得是在学校要求的多,所以孩子有逆反心理。一直强调他孩子是个“顺毛驴”。其实谁不是呢?啥叫“顺毛驴”,就是可劲儿找优点夸呗,我也找啊,哪怕上课坐不好,只要坐到那儿不乱,我都夸他……关键是,现在上课坐不到那儿,他跟另一个孩子玩儿,在后面打……所以,面谈了一个小时,家长说,他现在应该是心里的问题,不是认知的问题……
其实这个家长,也是一位老师,我不明白关于自己的孩子她能觉得严重到需要去医院给他做量表测试……还有经过和其他老师包括他熟悉的人同事探讨,我们都觉得这个孩子就是从小太过于娇惯,用现在的话叫做:缺少挫折教育。其实也不全是“挫折教育”,就是家长觉得不能高标准严要求学生,以至于现在对于这个孩子,什么算“高标准严要求”到“放低标准要求”这个度没办法把握。其实我觉得归根结底可能最开始就是他们找人来这个班,是觉得我们会高标准严要求,可以好好管理他孩子,结果令家长没想到的是,他孩子适应不了也转关不了这个角色。想来,对于他孩子也没有说额外去要求去说,但是同样的要求,别人没有事儿,没问题,他却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问题最根本还是出在家庭教育身上。但是如果让我给他家长支招,我可能就不会在全盘托出,说你还要求他还是得要求他:因为当其他孩子,比如小豆我反应他上课不听课,坐不到那儿,学习不认真,她家长反馈:我在家也要求他,甚至吵他,跟他动手……但是这个家长反馈:我也要求他,说啥都懂,但是他逆反很严重,所以只能降低要求,比如作业生字不能说他不一写,可能是布置两页写一页,写几道题……原来我还说,该树立规矩就要有规矩,现在我也不敢说,不好说了,这个规矩可能我们都懂,就是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但是他做不到……
通过这两件事再次说明:尽力教课,但要放下助人情节,放下责任心,尤其是过剩的责任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