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6岁,却问妈妈会死吗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的孩子今年6岁了,某些我未曾意识到的东西悄悄地在她心里萌芽了。尤其是清明假期过后,她连续好几天问了我同样的问题"妈妈你会老吗,老了会死吗?"

我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她。一方面我觉察到了某种不吉利的暗语引发的焦虑和愤怒,另外一方面我着实没有想到她才6岁就有了这方面的思索和担忧。

孩子们有这方面的思考和担忧,我猜想可能与下面的因素有关:

首先是妈妈的生命状态。

孩子们充满灵性,很容易觉察出某个人的生命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再加上我的孩子天生敏感,比较在意细节,察言观色的能力比较强。

我想她很容易觉察出来我的状态不对,最近这几年我持续地处在一个比较低的能量状态里,情绪极易失控和崩溃,似乎被死的能量紧紧扼住了喉咙。

孩子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她有种隐隐约约的担忧。尤其是妈妈性情大变对自己大吼大叫时,很容易让充满生命力的孩子陷入困境,也会加剧孩子对死能量的恐惧。

其次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依恋质量。

安全型的依恋关系会支持孩子从依恋走向独立,她会在独立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会支撑她面对死亡。反之则不然。

生二胎的时候,恰好是大女儿读幼儿园的第一天。我从医院回来,因为产后抑郁或者其他的因素,始终对大女儿保持着距离。

当时是我做的不够好,让她感觉到不安全,让她以为我似乎想要离她而去。死亡似乎再一次强化了这种感觉。

当我还是孩子时我也有过这样的煎熬,总是夸张到害怕黑暗,担心死亡。那个时候没有人告诉我要怎么面对,现在我要尝试跟女儿沟通这个议题。

1、先觉察自己的情绪,再尝试去共情孩子的情绪。

我必须要先觉察到自己的不悦和愤怒,以及背后真实的需求——渴望健康,害怕死亡。这其实并不是孩子问我的问题引起的。

理清楚这一点,接着我要去承认孩子的害怕和担忧:宝贝,听起来你很害怕妈妈会死掉,这个担忧一定让你压力很大吧?不过,这是正常的,妈妈理解你,妈妈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担忧。

2、尝试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告诉她死亡这个客观规律。

她喜欢听故事,所以我通常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跟她说一些事情。家里有一本绘本叫《最闪亮的星星》,讲的是男孩罗宾的家庭失去弟弟本杰明的故事。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了。

3、尝试谈论分化的自我,鼓励孩子勇敢面对。

《最闪亮的星星》里也有这样温馨的一幕:

"罗宾每天晚上都会向月亮说晚安,他会朝着那颗最闪亮的星星送出一个飞吻。本杰明在守护着整个家,他的蜡烛一直在壁炉上燃烧着。"

罗宾早夭的弟弟本杰明变成了天上最闪亮的星星,变成了壁炉上的蜡烛,他永远都守护着这个家。妈妈也是一样的,妈妈总有一天会去到另外一个世界,但妈妈也会变成星星永远照着你。

最重要的写在最后吧:希望所有的妈妈在做妈妈的同时,也都能成为自己。

我的女儿只会问我会不会死,不会问家庭里的其他成员。母女间的羁绊如此之深,她或许在善意地提醒我,我或许要成为她的一个榜样:一个勇敢做自己,真实存在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妈妈。

也许只有这样生命的延续才有意义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