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讲: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这温饱问题,层次虽低,却人人难免!
• 记得当时上师范时,并不是我的真意,却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却上了师范,真是可笑!却也万般无奈和强着性子来往!吃饭是个大问题,但我却不爱吃大白米饭!那倒不是因为是关中硬气的汉子的缘故。却倒是胃中不知饥饱的问题!
• 蒲师女生楼的北面是教工食堂,食堂的饭菜如何?我并不得晓,只留下有个思想激进的老师讲过一个科技进化历史而得到学生爱戴的老师,他在这里讲过一点点油油花花的故事,这大慨是85年的事了,之后他再没有给学生搞过讲座。只记得在一二九或是五四纪念日,学校请一名老态龙钟的长者讲了一次火烧谁家的故事!
• 教工食堂后边,是一个运动场,用午前学生们便在此排队,掌着碗筷,拿着着着画勾白餐证,在排队。有一个食堂的工作人员划着对勾,另一个工作人员便监督着,眼订着每一个打饭舀汤的学生,生怕谁偷拿了食堂的白蒸馍!
• 打完菜,领了馍,舀满汤的三五个男生,便蹲到运动场西边的井沿边,好将汤菜饭放到台台上,边吃边说些趣事!
• 这一口抽水用的机井,同学们吃的水,用的水,便从这里,随着井里抽水机,从几十米的井底抽上,渭北高原的井深,水中含有其他元素,水质并不好,用的时间长了,满嘴的黄牙。井因机器的原因无法上盖,腑眼望去了,幽黑而深遂。井沿并不高,蹲下能放饭碗,不至于吃饭时把碗放在地上那样难堪,吃起饭来不好受压着肚子。单单这一点好处,就成了众同学抢先之地,当然先打饭者先到,不过吃毕便走开,留给后来者,倒像城里大饭店的餐桌一样,吃起来也是津津有味。
• 单是吃饭方便,这倒不是什么。争着蹲在深井周围的还有另外的原因。
• 上世纪,冬季的渭北,严寒凛冽。学生吃饭便成了一大谁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吃饭,这个比天还大的事,始终困扰着大家,吃面,吃馍还可以,轮到吃米饭的时候,我只觉得开始是用热餐,之后便是将冰块或是冻石往嘴里填了,同学们长此以往,胃怎庭承受?最帕严冬吃米饭了!
• 井沿边,便是隆冬用餐最好的去处了。既方便又暖和。从井口冒出来的热气,弥漫在井沿的四周,温暖着三四平方米的土地,人在井口,暖气哈在脸上,双颊便没有了严寒的僵硬,顿时,面颊便活泛了起来,人仿佛也有了精神,滋润的皮肤有了红光,颤抖,僵硬的手指,夹起菜来也灵活了许多。井里的热气,好似蒸箱,也保持这饭碗的温度,好让大家吃一口热饭。
• 因为井口没有封闭,许多同学在吃饭之时,不小心将筷子、勺子掉进井里是常有的事,筷子掉子下倒没事,要是勺子掉了下去,会叫人心.痛许久,对离家上学的同学来讲,毕竟家中递来的生活费很是有限,珍惜使用一碗、一筷、一勺子,简朴的生活更有意义。
• 在那个年代,许多人在学生时代留下了胃病,终生遗憾。但也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