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六点可以走了,可是同组的希望我也能留下来”我传了讯息给我朋友,“就这样一直弄(混)到十一点我才离开公司。累死”
“你不是六点多就做完了吗?”A说
“是啊,可是大家都没有走,我觉得这样不太好欸...”
最近朋友B跟我抱怨下班的事情,让我想起去年在前公司的经验,一些迫不得已的经验。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些身不由己的经验,同事都还没离开不好意思先走,明天非得要上班好累,这礼拜非得要完成这个那个差事,或者今晚必须要花些时间陪小孩。当我在跟朋友抱怨这些不得已时,我体验到一股无形的能量黑洞,把我的活力给吸走,整个人显得憔悴微小。
不知道是在某个时刻,我回想起这些回忆只是傻笑——笑着当时的傻。其实将这些情况视为不得已,也是我自愿的。我不是不能在六点就走,而是在无意识地状态下,我选择了团队的共进退,而非先下班走人。而后又在怪自己当初的选择,为什么没有遵照自己想做的去做,当一个稳稳当当的受害者,怪罪着自己和同事。
不是不得已,都只是选择
人时常,喔不,可以说 99% 是在无意识地情况下做出决定。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做出决定之时,我选择了过往跟随团体的模式而作出了决定。如果再看深一些,有害怕他人的眼光和意见的恐惧、害怕损失人际和谐的恐惧、害怕团队气氛差而无法达成业绩的恐惧等。基于这些恐惧,我无意识地作出了“对我最有利”的选择。而归根到底,是我作出了选择,而不是我不得已。我选择了跟随团队一起前进,我选择了人际上的和谐,我选择了能促进团队气氛变好的决定。
同样地,在生活中,很多看似不得已的情况,也是我们的选择。我不是不得已去上班,是我喜欢领到薪水,我选择了它。今晚不是不得已而陪小孩,是我想照顾孩子,我选了它。
你的选择,你的力量
尝试把自己做下的决定看成是一种选择,一种透过意志来执行的方式,将会带给你一股全新的力量。也许你不一定能很清楚地了解到背后动机,但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为你自己的人生提起责任,提起力量。你并不是受制于外在环境的,你是有力量的,你是能做下决定,做出选择的。
“嗯... 那时候的我,只是选择了与团队共进退,而并非我被迫留下。”现在想想,也好多了呢,是吧?
——
我是一名靜心實驗家, 歡迎關注我, 協助你找回內在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