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排名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杨炯不服?

初唐四杰排名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杨炯不服?

作者:枯木

唐朝疆域辽阔,国力鼎盛,经济繁荣,文化隆盛,声誉远播,万国来朝,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就文化艺术方面来说,唐诗是唐代最大的文学成就,涌现了大量的诗人名家,其著作量之丰,艺术造诣之高,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令后人难以企及。


唐朝人杰辈出,群星闪耀,璨若星河,就初唐来说,当以“初唐四杰”王波、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承上启下,一割齐梁浮艳绮靡文风,拓宽诗歌体裁,提倡抒发真情,注重诗文韵律风骨,从而使得唐朝文风为之一变,为唐诗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唐四杰才华横溢,然而都是位卑而名显,官小而身折。其中王勃英年早逝,二十八落水而逝;卢照邻罹患病症,壮年投水而亡;骆宾王参与讨伐武则天,兵败被诛(有云投水自尽);唯只有杨炯,虽未遇凶灾,然而也是中年病亡,不由得让后人惋惜不已。


关于初唐四杰排名,虽然历来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过在当时却有定论,《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文苑上》:“(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可以看出,当时舆论都认为排名依次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事实上也非常公允,从流传至今的四人的诗词歌赋来看,确实应以王勃为首。


然而,在《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文苑上》紧随其后,有一句“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意思是当排名传到杨炯耳中时,杨炯认为自己排在卢照邻前面有点惭愧,然而排在王勃后面则感到羞耻。而议论的人也同意杨炯说法,这和前面“海内”公论有出入。


那么,为何杨炯会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杨炯真的感到委屈和不服?原因何在?我们就来简单探讨一番。要想真正理解此话涵义,我们要从四人的背景和生活年代去找寻缘由。

初唐四杰里面,生卒年最为确凿无疑的是王勃。正史没有明确记述,《旧唐书》记载王勃在前往交趾(今越南北部)探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新唐书》:“勃往省,渡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两者有出入。不过在杨炯为王勃诗集的序文《王勃集序》却有准确记载:“命不与我,有涯先谢。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唐皇上元三年为公元676年,古人论虚岁,因而可以推出,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而其他三位的生卒年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疑案,其中争论最多的当属骆宾王,不但出生年份争议,就连死也有诸多传说。由于不是此文重点,因而我们就简略论述一下。


卢照邻的生卒年同样有六七种版本,而关于多大自杀也是争论不休,在《旧唐书》中记述:“照邻既沉痼挛废,不堪其苦,尝与亲属执别,遂自投颍水而死,时年四十。”,后代学者认可自杀,却对四十岁抱怀疑态度,依据是卢照邻的散文《对蜀父老问》“若余者,十五而志于学,四十而无闻焉。”,因而自杀也应该四十余岁或者五十岁。因为不是本文重点,同样我们就节略考证过程,采取《唐才子传校笺》意见,卢照邻约生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卒于约垂拱二年(686年)前后。


杨炯的生卒年在正史不见,考证也较少。辛文房《唐才子传》:“显庆六年(661年)举神童,授校书郎。永隆二年(681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充崇文馆学士。后为婺州盈川令。卒。”,童子科源自汉代,一般在12岁~16岁之间,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唐代规定“实年十一、十二以下”,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杨炯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前后,和王勃同龄。约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

骆宾王的生卒年考据文章很多,有的纯属穿凿附会,有的就是传说演绎,笔者认为,其实依据骆宾王的《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诗作可以判断出大概年限,诗中开首“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四十九仍入,年非朱买臣。”,大意为“32岁被罢官,头发还黑;49岁又被任职,可是并不像汉代朱买臣那样得以重用。”这可以肯定是骆宾王49岁时写给裴行俭裴侍郎的,闻一多先生等认为是32岁写的似乎解释不通。那么只要确定裴行俭任职侍郎是何时就可以大概确定年限。


裴行俭(619年-682年),字守约,绛州闻喜县人。《旧唐书列传·卷三十四·裴行俭传》记载,“咸亨(670年—674年)初,官名复旧,改为吏部侍郎。”;“上元二年(674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三年,吐蕃背叛,诏行俭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寻又为泰州镇抚右军总管。”,出京城;仪凤二年(676年)吐蕃入侵,裴行俭因功“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可以看出,裴行俭在670年到679年(上元三年)近十年间官职都是吏部侍郎,而《咏怀古意上裴侍郎》内容是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因而该诗应作于裴行俭拜尚书之前,带兵西征之时,因而大致为676年左右。那么向前减去49岁推算,骆宾王应该生于贞观二年(628年)


至于卒年,骆宾王因为参与徐敬业反周,《旧唐书》:“敬业败,伏诛。”,唐代张鷟撰《朝野佥载》:“宾王后与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而死。”,而唐代孟启撰写《本事诗》则说“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从当时武则天执政来说,连自己亲属和皇室都斩杀殆尽,更何况一个骆宾王,况且还是《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作者,岂能让其活命?因而骆宾王出家为僧自然是杜撰,应以前两种记载为准,或投水自杀,或被杀,时间为则天顺圣皇后光宅元年(684年),那么骆宾王就是活了五十七岁。

明确了四人的生卒年月,我们可以看出,骆宾王最大,生于628年;其次卢照邻,生于634年;然后杨炯和王勃大致同岁,生于649年左右。因而闻一多先生的考据部分为真,那就是卢骆属于同辈人,王杨属于同辈人,前者是后者的前辈。卢骆同辈有骆宾王的《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词为证,诗中骆宾王替卢照邻的相好郭氏痛斥卢照邻朝三暮四、移情别恋,可以看出都为同龄人,方能写此信。


类似证据还有很多,比如《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孙思邈传》:“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其中宋令文是宋之问父亲,和卢照邻同辈,而杨炯和宋之问与杨炯同时任职,《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文苑上·宋之问传》:“初征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洛州参军。”,可见卢骆和王杨分属两代人。

那么,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得出杨炯“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真意了。那就是如果按照序齿应为骆宾王、卢照邻、杨炯、王勃,可是当时评论排名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杨炯认为自己年龄小,排在卢照邻前面,确实有愧不敢当的意思;为何“不愧”排在骆宾王之前?因为卢照邻比骆宾王还小,自己说了愧在卢前,自然是连骆一起。当然这不是说的文采,而是年龄,正如《旧唐书》中宰相张说评价“‘愧在卢前’,谦也。”


那么“耻居王后”又是为何?因为和王勃同龄,排在王勃后面,人都有争强好气之心,自然心有不甘,于是说“耻居王后”,也是有点羞愧的意思,并非耻辱之意。张说也有评价“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

那么,以现在的眼光来评价,这四位诗人的才华究竟哪一个更高呢?从现在流传的作品来看,如今公认王勃最高。因为王勃虽然只活了28岁,可是高才博学,著作颇丰,五律五绝以及诗赋皆擅长并多名篇。


诸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气象雄浑,境界宏阔;《檄英王鸡》是骈文的经典之作,词藻优美,博学广闻;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名句;《九陇县孔子庙堂碑文》“宏伟绝人,稀代为宝”(杨炯评语)。并且才思敏捷,《唐才子传》“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因而被列为四杰之首,当名副其实,为当时和后世公认。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气势轩昂,风格豪放;《盂兰盆赋》被《旧唐书》赞誉“词甚雅丽”。卢照邻代表作《长安古意》,其中“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为千古佳句;《病梨树赋》沉郁幽怨,颇有哲理;《五悲文》洋洋洒洒,汪洋恣肆,雄伦卓见,不愧名篇。骆宾王《咏鹅》妇孺皆知,《在狱咏蝉》志向高洁,《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词藻优美,《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为千古佳句广为流传。

就拿杨炯来说,虽然有言“耻为王后”,然而其本人对王勃惺惺相惜,极为敬佩。在王勃落水而死之后,亲人整理诗集的时候,杨炯专门为之做了长序《王勃集序》。在序中,对王勃高度评价,诸如称赞王勃祖父文中子王通为“人宗”,称王勃为“庄思之雄宗”,列举王勃对诗词歌赋的贡献以及引导社会文风的举动,诸如“长风一振,众萌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反诸宏博,君之力焉”,俨然把王勃看成当时文坛领袖。并后悔生前没有多交往,最后道:“《三都》盛作,恨不序于生前;《七志》良书,空撰得于身后。神其不远,道或存焉。”


从《王勃集序》可以看出,杨炯非常钦佩王勃的才华,如果不是这样,即便是碍于情面,撰写诗序,也不会洋洋洒洒数千字大篇撰述,而且从文中可以看出,杨炯全文感情真挚,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因而所谓的“耻在王后”只不过是一时而言,也是心有不甘之意。

其实,究竟谁的才华更高,并非个人评价,而是普罗大众的评价,是历史的评价,在时间长河中,一些当时的所谓名流才俊总被风吹雨打去,而一些不入世眼的也许才是真的风流,正如诗人杜甫评价“初唐四杰”,万古之后,才看真章:

《戏为六绝句》其二

【唐】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2020/8/22 榆木斋

参考书目:

《王勃集序》杨炯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上》

《旧唐书列传·卷三十四·裴行俭传》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文艺上》

《新唐书本纪·卷四·则天皇后、中宗》

《唐才子传校笺》

《唐才子传》卷一

《四杰》闻一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490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581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830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957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974评论 6 39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754评论 1 30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64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57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47评论 1 31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95评论 3 33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37评论 1 35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19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82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49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409评论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86评论 2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