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收税
我上班的税所就在镇子街道的中间位置,是一圈房子围着院子修成的一个“回”字形的结构,“回”字的最下方开着一个大铁门。办公的房子背后还有带着3分田地的后院,被一圈围墙围了起来。
税所的院子不大,正中间是一个花圃,种着一些波斯菊和八瓣梅之类常见的花。我去的时候正是7月份,花开的正艳,蜜蜂围着花圃嗡嗡飞舞。所长招呼税所的其他两个前辈一起开了个会,算是欢迎我的到来。
税所空余的房间倒是还有,我挑了一间。房间不大,也就十几平米的样子,闻着是那种空置了很久房间的土腥味道。除了一张光秃秃的简陋木床,一张斑驳的木桌和小凳,再无他物。
我花了一下午,把房间重新打扫了一下,扫出来好几斤的灰尘,还有一只死在床底下的不知名小鸟的干尸。把地来来回回的拖了好几遍,又把对着走廊的窗户好好擦了一遍。当我忙碌完,坐在房间的椅子上,看着斑驳却又明亮的阳光从外面洒进来,闻着地面潮湿水汽混杂着灰尘的味道,时光仿佛回到了我小时候全家住在乡下税所的日子......
等我把被褥铺好,才仔细了解了一下税所房屋的布局。税所的房间都在一条带玻璃窗的走廊里边,同样规格大小的10间房间在走廊里一字排开。除了我们上班的4人和厨师住宿占了5间,剩下的5间都被用作办公室、机房、发票库房和资料室。
那时是2005年,国税系统刚刚上线CTAIS征管系统,税收数据有了网络和数据库存储的概念。税所也把一间房子改造为机房,还专门加装了防盗的铁栅栏和防盗门。以前收税时都是拿着手写税票开着面包车到周边七里八乡的各个村镇,一手收税一手开票。现在都要通过系统流转入库,减少人为的干涉。我去税所最开始的工作就是每个月初先把当月要收的税票先开出来,然后所长开车带着我,到周边的几十个村镇去把税款再收回来。
那时候还不像现在这般起征点提到3万,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还分为3%(销售货物)和5%(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周边都是些定额3000元左右的的小商店和修车店之类的个体户。税款不多,但近百个纳税人分布及其零散,有些偏僻的村子甚至车子都只能开到村口就要步行进去。这个工作很是费时费力,有时候要一周多才能跑完周边所有的纳税户,经常从几个村子回来已经是深夜时分了,有时候还要在老乡家给伙食费解决吃饭的问题。不过我大抵好的一点是到也没碰到张屠夫那样横刀相向的场景,但不好的是也收到过几张假币,只能自己赔了了事。这对当时每月工资只有1500多元的我很是被伤害,如是后面我都会带一个验钞笔才出去。
除了周边的这类零散的税收,税所主要的业务还是管理周边十几家大型的棉花加工厂。于是,每年棉加厂从收棉花直到加工完皮棉入库最忙碌的那几个月,我们也会四处奔走在几个厂区,上门把申报表带回税所录入系统。他们忙完后,我们也不得闲的开始检查各个厂子的收购凭证和记录,核实农产品抵扣的税额,一查就是几天,和工厂的员工一起吃着大锅饭。
2006年,在税所的最后几个月,国家出台了起征点调整到5000元的优惠政策。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税所管辖的近百户个体户都不必再缴纳税款了。政策出台时正是寒冬,刚刚下了一场大雪,零下20几度的低温,我们拿着宣传资料,挨家挨户把宣传资料送到了纳税人手中。虽然自己冻的跟孙子似的,但纳税人听到这个好消息时,那发自内心的笑容还是让我感觉心里暖暖的,觉得这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