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最难的,莫过于时时刻刻保持清明的觉知。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文龙树菩萨的故事给我们启发:即使片刻的觉知,也足以让一个盗贼回心转意。
本文还从“身、口、意”三个方面入手,为大家梳理了锻炼觉知力的9种实用方法。
片刻觉知 贼子回头
佛学家龙树,他曾全身赤裸地生活,仅有的家当就是一只钵,但他可能是世上最伟大的天才。
他有无以伦比的才智,地位崇高的帝王、后妃及著名的哲学家都是他的学生。
有位王后非常崇敬他,当龙树到该国时,她特地打造了一只镶满钻石的金钵。当龙树到皇宫托钵乞食时,王后对他说:“你要先答应我一件事。”
龙树问:“我全身光溜溜,只有一个钵,你想要什么?”
王后答:“我只要一个钵,就这样。”
龙树说:“可以,请拿去。”
王后说:“还没完,我会拿东西跟你换,请接受我供养的钵。”
龙树说:“没问题,什么样的钵都行。”他完全没发现王后准备了一只价值不菲的钻石金钵送给他。
龙树接受了这只王后送的钵,一路走回自己驻足的破庙。有个贼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所见到的——一个全身赤裸又极为优美、庄严的人,托着一只金光闪闪的钵。他想:“这个钵和这个裸男有何关系?他能保有金钵多久?总有人会拿走的,我又何尝不可?”
于是他一路尾随着龙树。龙树走进破庙,那是间只剩墙壁、没有屋顶的寮房,整间庙都倾颓了。墙边有一扇窗,那个贼就躲在窗外。他知道佛教的僧人每天只吃一餐,于是想:“等他吃饱后小睡时,就能下手了,这个时候最恰当,这破庙周围也没半个人影。”
龙树吃饱了饭,随手把钵扔到贼所在的窗外。那贼简直无法相信,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怎么有这种人?吃饱了就立刻把珍贵的钵给扔了,好像那是个毫无价值的东西,而且刚好就丢在我面前!”
于是他忍不住探头问龙树:“我可以进来问你吗?”
龙树说:“为了引你进来,我才把钵往外扔的。进来吧!那个钵是你的,别担心,是我给你的,所以你不算小偷,那是给你的礼物。我这个穷人一无所有,只有这个钵,我也知道无法保有它太久,因为我必须睡觉,所以有人会拿走。你已经不嫌麻烦,从首都一路跟到这里,夏天的天气很热,请别拒绝我的礼物,收下吧!”
贼说:“你真是怪人,你不晓得这个钵很珍贵吗?”
龙树说:“自从领悟了觉性之后,其余的都一文不值了。”
贼盯着龙树说:“那请你送我更珍贵的礼物吧,如何领悟连金钵都无法相比的觉性?”
龙树说:“这个其实很简单!”
贼又说:“在这之前让我先介绍自己,我是个有名的贼。”
龙树说:“谁不是呢?别理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每个人都是贼,因为人人都光溜溜地出生,然后从别人那里偷得各种东西,每个人都是贼,因此我才全身赤裸的过活。不管你做什么都没问题,只要记住:偷东西时也要保持觉知、警觉、观照;如果丧失观照,那就别偷。只有这一个简单的原则。”
贼说:“这太容易了。以后还能见到你吗?”
龙树说:“我会待在这里两周,这个期间你都可以来,不过要先去尝试我告诉你的方法。”
贼就这样尝试了两周,他发现保持觉知是世上最难的事。无论他是在皇宫行窃,还是去别人家里偷取金银财宝,只要想偷东西的当下,他就会立刻失去觉知。不过他严格遵守对龙树承诺,所以最后什么也没有偷成。时刻保持觉知太难了,当他保持觉知时,心中偷窃的欲望就会消失。
最后,他两手空空去找龙树,说:“我的生活全被你搅乱了,现在我无法偷任何东西。”
龙树说:“问题在你不在我,你若想重操旧业,那就把觉知丢了吧!”
贼连连摆手:“不,那些觉知的片刻很宝贵,我这辈子从没这么自在、安祥、宁静、喜乐,整个王国的财宝也比不上。”
贼哭着说:“现在我知道你说的话了,领悟觉性之后,其余的都一文不值。我现在已经无法停止觉知的练习,我已经尝到一些甘露的滋味。我想你一定无时无刻都沉浸在这喜悦自在的甘露中,你能收我为门徒,让我追随你学习吗?”
龙树说:“我确实无时无刻都处在觉知中,当初你尾随我时,我就已收你做弟子了。那时你想偷的是那个金钵,但我想的是怎么把你的心偷来,咱们的勾当竟然不谋而合!”
隔岸观火 解脱生死
觉知是什么意思?就是注意到你正在从事的所有事情:你正在吃饭,你就把所有的注意力(即身、口、意)都放在吃饭上,去觉知到你在吃饭时这三个方面所有的微小活动;你在走路,就把所有的注意力也放在走路上,去觉知到你在走路时这三个方面所有的微小活动。
生活中的我们都是吃饭时,心不在吃饭;走路时,心不在走路。刚开始,我们只是粗略地注意这一切,慢慢地就会对身口意的每一个最细微的行为都有一个很清晰的觉知,再渐渐地发现,觉知里面还有洞察和理解。
觉知的次第:日常的觉知,极端状况下的觉知,永恒的觉知。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能保持相对平静、稳定的觉知,但在极端情况下呢?
如果你正在走路,突然有一个人向你放了一枪,“啪”的一颗子弹打在了你的肩膀上,此时你能做到极端冷静吗?你能保持住觉知吗?
如果是一名真正的修行者,他会极端冷静地觉知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哦,发生了“有一枝枪射出一颗子弹打中了我”这么一个事件。
甚至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还能够不慌不乱,继续觉知着死亡发生的全过程。
这个觉知者死不死亡?不死亡。因为如果觉知者死亡,怎么能觉知到死亡发生的全过程呢?觉知者相当于太阳,死亡相当于太阳照耀下的地球上发生的一件事情,不论地球上发生了多少事情,天上的太阳是不动的,仍然照耀着地面发生的一切,包括死亡这件事情。
保持着这种“隔岸观火”的觉知,你就解脱了,就超越了生死。
究竟该如何训练觉知,没有人能告诉你。因为每个人的契入点不同,需要自己用心探索:有的人从觉知身体(身)入手,有的人从觉知语言(口)入手,有的人从觉知起心动念(意)入手,从哪一个门入都可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喜好来选择。
觉知练习:身
丨觉知心跳丨
在一个极端宁静的状态中觉知自己的心跳,再往内觉知,倾听到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流动声音,就像水流经管道时“哗哗”的声音。
心跳一下,血“哗”地冲出来一次,像大海的波浪一样向全身扩散,荡漾开来。再觉知你的呼吸,每次的呼吸带动心胸的起伏,就像大海一次次的涨潮和落潮,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丨觉知呼吸丨
呼吸一直在冥想中占了重要的位置,是生命中真真切切正在发生的现象。观察让我们可以回到当下,感受生命,持续的观察呼吸,心就会平静下来
可以观察气息进入或者出去时,鼻孔的感受;也可以观察腹部的隆起和收缩;
如果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的话,可以在吸气的时候默念“入”,在呼气的时候默念“出”。
不要调整呼吸,只是观察自然的呼吸。
丨觉知身体丨
感受身体可以提高自己的觉知,你会发现身体的感受在推动着我们思考,说话和做事。你觉得世界是不安全的,是因为自己有不安全的感受,这个想法并不是真的。
每天在闲暇时刻,多感受自己的身体,睡前或者醒来,不同的事情之间。温柔的接触自己身体的感觉;无论感受是愉悦的,还是不舒服的,都同样的给予它空间。
如此对身体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手势,乃至每一个眼神,都给予足够的觉知,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清晰明了。
觉知清楚身体发生的一切,再往外去觉知这个有形有相的世界,你就会知道万事万物的规律、特点和真相。你知道的越多,生命的自由度就越高。你能觉知到植物的生长,你能听到蚯蚓在地下钻洞,你永远保持着对周围万事万物的觉知,最终你成为了觉知。你既不是你的肉体,也不是万事万物,你只是觉知到万事万物真相、特点、规律、奥妙的那个觉知。
觉知练习:口
丨觉知语言丨
从口开始觉知就是从语言开始觉知。
觉知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再去觉知别人说的每一句话(不仅语言,也可以是文字、动作等表达形式)。
觉知每一句话所形成的“波澜”:如是观察它对周围人造成的影响、形成的因果和连锁反应。
对于进入耳朵的所有语言和进入眼睛的所有文字,都能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觉知。久之,就会出现一种智慧,一种对语言和文字的特殊理解,能够领悟到语言和文字背后的涵义。
丨觉知声音丨
当我们聆听身边的声音,不去对声音做分析,或者评价。
仅仅是听。
鸟鸣的声音,还是装修的声音,都是一种空气的震动,我们以同样的专注去聆听它们。
聆听的时候,你也许会听到这些声音背后的背景,那深沉的寂静,聆听到大音希声,或者空。
丨觉知咒语:OM丨
从觉知自己的语言,慢慢觉知到他人的语言,再觉知到动物、飞禽的语言,自然界花草、树木等植物的语言,乃至于天空、云彩、日月的语言,再进一步分出层次、远近,最后就能觉知到宇宙的生发之音——OM。
这个生发里面又有小生发、大生发、大大生发、总生发,最终的生发之音就是OM。
OM在念诵时需要有一个很深的觉知在里面,开始念时觉知不到,慢慢地就会体会到宇宙生发的那个音。
万物频率再复杂多样,最终还是有个源头,都会统一在OM这个宇宙母音上。而这个声音是很难听到的,需要我们越来越深入敏锐地觉知。
觉知练习:意
丨觉知念头丨
从意开始觉知,即对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保持高度的觉知。
在一天的思维中,觉知你今天想了几个问题?产生了多少个念头?你对你的几个问题想到了什么程度?属于什么性质的?你记住了吗?你清楚了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自己当下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开始严格地锻炼我们的觉知,让我们最大限度地保持觉醒、觉知。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观照着和反省着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念头的性质、特点、时间长短、来源与终结等。
丨觉知情绪丨
承认愉悦的情绪很容易。当我们感到痛苦时,要承认情绪、给「坏情绪」空间就很难了。
觉知,就需要给所有的情绪一个空间。
承认它,与它相处,并同时扩展意识空间,这样它仅仅是一部分,而不是意识的全部。
全然接纳所有的情绪。看到它们后,冥想假设有一个容器,把它们全部安放进去。只是看,不带任何评判。和他们在一起,不再和它们保持距离。
慢慢地,你会发现有东西开始自然地流动了。
丨觉知存在丨
只是存在。经常给自己这样一些片刻,什么都不做。
没有什么目标和期待,只是存在着,活着。只是与自己相处。仅仅是发呆也可以。
一开始这样也许会很不舒服,很不习惯,因为我们更习惯于关注某种能抓住的对象。我们习惯于控制,忙碌。总是再逃避空性。不断地去放空,什么也不做。
最终你会发现这样做的奇妙,你可能才发现存在的意义和真正的自己。发现一直拼命追逐的东西,比如平静,喜悦和幸福。其实它们就在你内,支持着你从未离开。而所谓地离开,竟然是你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