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放开后,一直纠结要不要二胎的问题,跟老公讨论良久未果。
那天吃晚饭,和家人相聊甚欢,就给大家分享了男孩阿里的故事。
可能故事比较精彩,加上我讲的好吧,咳,就当是这样,绘声绘色,舌灿莲花的,5岁的妞妞居然也听完了。
“妈妈,妈妈!”还没等大人开口,妞妞抢着发言了:“快给我生个哥哥吧!跟阿里一样的。”
咦,故事还有这功效?!
这是一个来自伊朗的电影故事,1999年上映的《小鞋子》,其中的兄妹情深,令人动容。
1
影片开始,一双破旧的小鞋子,在老人一针一线的修补中,变成了的勉强可穿的鞋子。
拿着妹妹这双小鞋子,阿里去买土豆。去蔬菜店拿土豆时,阿里随手放在门外的鞋子被收废品的大叔当废品拿走。
找不到鞋子,无法向妹妹交代,更不能告诉早已捉襟见肘的爸爸和生病的妈妈。
阿里用一根新铅笔补偿妹妹,并约定穿一双鞋子去学校。
每天妹妹先穿着阿里的运动鞋去上学,放学后跑到约定的地点,阿里换上鞋后再飞奔到学校。
虽然兄妹俩上课时间不一样,但因为妹妹穿鞋极不合脚、换鞋时间非常紧张,问题频出。
有一天,妹妹发现一个女孩穿着自己丢失的鞋子,和阿里一起准备要回鞋子,却发现女孩有一个失明的父亲和似乎更为穷困的家庭,兄妹俩默默走回了家。
爸爸趁休息时间带阿里去城市,希望通过做园丁得到一些额外的收入。在多次碰壁后,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老爷爷,并得到一笔丰厚的报酬。
爸爸憧憬着未来,阿里似乎也有机会让爸爸为妹妹买一双新鞋子。
然而破旧的自行车失控,突发的事故让他们刚到手的钞票化为了泡影。
生活如斯,阿里很是沮丧。
不过马上又有了一个新的机会,学校选拔6个孩子参加长跑比赛。
季军的奖品是一双新的运动鞋,天啊,多好的机会!
经过一番央求和跑步测试,阿里得以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阿里实力出众,不久就遥遥领先,可是,他想要的可是第三名,能为妹妹赢得一双新鞋子的第三名啊!
阿里回头看着其他选手,放慢脚步,一个人过去了,又一个人过去了,阿里跟着这两个人继续跑。
要冲刺了,后面的孩子跟上,有人超过了阿里,眼看季军不保,想想那双新的运动鞋,阿里赶紧追赶。
别的孩子也不甘示弱,纷纷跟上。阿里无奈,只得拼尽全力奔跑……
阿里拿到了第一名。
要颁奖了,大家都很高兴,校长和体育老师更是兴奋地和阿里合影留念。
然而阿里却眼含热泪,低头不语,他不想要冠军,他只想要季军的那双鞋子啊!
阿里回到家。
妹妹看到他的表情已读懂一切,默默去做家务了。
阿里脱下鞋底磨破的运动鞋,把磨得起泡的双脚放进水池,鱼儿纷纷游来,似乎在用特别的方式祝贺和抚慰着阿里。
而此刻,爸爸骑着自行车回家,车上有各种新买的生活用品,其中,有兄妹俩的两双新鞋子……
2
看完电影,我惊叹于一个小小的故事居然可以讲的这么纯粹和美好,惊叹于电影里底层家庭所展现的人性的光辉,惊叹于阿里和妹妹萨拉彼此之间以及对世界的爱和包容。
阿里因为弄丢了妹妹唯一的鞋子而愧疚不已,他承担起这个责任,一心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整部电影的线索,表现出阿里的担当和责任心。
丢鞋后阿里没有选择告诉爸爸,除了怕被爸爸责备之外,还有更多是对爸爸的爱,知道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母亲生病,再提出这个问题就是雪上加霜。
纵然如此,当阿里和妹妹一起去女孩家里准备要回鞋子时,发现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就放弃要鞋子的念头。
阿里考试取得好成绩,老师奖励一只自动铅笔,回到家,赶紧送给妹妹。
还有妹妹萨沙,在知道哥哥弄丢鞋子后和他默默承担,穿哥哥的大鞋子上学百般不适却依然接受并保守秘密,哥哥长跑比赛后没带来期待的新鞋子却未抱怨。
兄妹俩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有很强的同理心。
阿里为了给家庭多一份收入去别墅区一家一家地敲门,为给妹妹赢一双新鞋去央求体育老师,为了一个小目标,阿里充满力量,勇敢向前。
在遇到任何的困难和沮丧,无论是失去鞋子,还是求鞋子而不得,阿里和萨沙选择都是接纳已有的现实。
在兄妹俩身上,我们发现他们不仅有责任心、同理心,还勇敢、接纳、包容、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个性品质光芒闪耀,兄妹关系和谐融洽。
3
如今二胎家庭不在少数,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孩子之间的相处却让很多父母犯愁。如果兄弟姐妹能像阿里萨沙这般美好,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呵呵,做梦都会笑醒的吧。
而孩子之间关系的形成,父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及时鼓励和肯定每个孩子。
妹妹萨沙给爸爸端来一杯茶,爸爸说:“我整天在办公室端茶倒水,但萨沙的茶味道特别好。”
爸爸带阿里去别墅区敲门,被一次次拒绝后,爸爸有点犯怂,说不出话来,阿里及时补位,快速表达清楚“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爸爸马上称赞阿里:“你说的很好!”
孩子越是年龄小,越依赖其他人、特别是父母的评价。他们会将成人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鼓励,会使他感到自己有很强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父母否定的话,长此以往,他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问题,缺乏力量,从而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产生自卑的心理。
正是父母经常的鼓励,阿里和萨沙虽然生活穷困,但充满自信,精神丰盈。
△买礼物人手一份
电影的最后,镜头对准了爸爸的自行车,车上除了生活用品,还有两双新鞋子。爸爸给兄妹俩每人买了一双鞋子。
孩子是感性的,一个玩具,一份点心,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东西,都会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
尤其是老二刚刚出生的时候,亲朋好友来探访,往往会忽视老大,父母要及时关注到这些情况,给敏感的老大以安慰。买礼物时尽量关照到每个孩子。
△引导老大“升级”,成为父母的帮手
电影中的萨沙一直帮助妈妈照顾小宝宝,哪怕是最后,知道阿里没能赢得运动鞋,满心的希望落空,但一听到小宝宝的哭声,马上就进屋帮忙了。
作为老大的阿里,去爸爸工作的地方帮忙,奉茶发糖,还跟爸爸一起去做园丁。
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是“大孩子”的特权,非小宝宝能及,会给“大孩子”力量感。
在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因为老二的到来,老大出现了一些“退行”,比如,经常会吵闹着让妈妈抱抱,甚至会跟老二抢坐婴儿车!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说:“如果老二出生时,没有让老二成为老大的‘宠物’,没有让老大因为有了老二而培养起责任心和自豪感,老大就容易出现退化行为,孩子其实很痛苦。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太关注这种痛苦,就会加强孩子的倒退行为。这个时候,妈妈要引领老大去照顾老二,在老大付出努力之后给予爱的回馈,这样老大就会从困难中爬出来,开始变得有力量。”
△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电影中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萨沙给爸爸端茶。
爸爸:乖女儿,你没拿糖来。
萨沙:你已经有这么多糖。
是啊,当时爸爸正把清真寺活动需要的糖切成小块,糖块铺满了他面前的地毯。爸爸是怎么说的呢?
爸爸:它们清真寺的,暂交我们保管
妈妈:从壶里拿些糖来。
虽然家庭贫困,但父母没有想过要占一点点的便宜。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能让孩子明确做事的界限,从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有自己的底线。
《小鞋子》以导演马基德•马基迪出色的技巧,让故事充满推波助澜的情绪张力,横扫伊朗票房和众多电影节,史无前例地代表伊朗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虽最终惜败于《美丽人生》,但在其他国际影展却屡奏凯歌,扩大了伊朗电影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