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善易者不卜”,在这之前我对这句话是深信不疑的,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和验证,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善易者不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理解的是“善”就是擅长,善于,“易”就是《易经》,“不卜”就是不需要卜卦。也就是说只要把《易经》这门学问学通学透,不需要借助占卜这个工具,即可了悟人生,明白事情的发展态势,从而做出积极的调整,趋吉避凶。
其次,孔子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曾仕强教授在《易经的智慧》里有提到过,孔子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孔子本人经常卜卦,而且很善于卜卦,而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的“京房十六卦变”里也提到过“京焦易这一系统,也是来自孔子”,“孔子所传《易经》的用,自商瞿这个系统一直下来,到了汉朝,就演变成京房的系统,不过京房还不如孔子那么高明。”
由此可见,被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本身对卜卦兴趣非常浓厚,而且颇有研究,水平也是相当专业和高明,而他是50岁开始学习《易经》的,这时候的他不论在人生感悟还是思想体系,都已经相当成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对于他本人而言,已经具有相当高明的智慧来面对和处理人生当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也就是说已经达到了“善易者不卜”的境界。
另外,经过他本人的研究和实证,发现要学会占卜、明白卦辞爻辞的意思,并从中做出正确的决断,这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所以,孔子著《易传》,并将《易经》上升到人文哲学的层面,重点学习《易经》“理”的部分,引导人们了解《易经》所阐述的宇宙法则,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以仁修养,爱人爱物,世界大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儒家文化。
再者,《易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作为一本占卜书流传于世的,古代众多著作都有相关方面的记载,先王在做出重大决定之前,比如发动战争,都会闭关七日,斋戒沐浴,非常虔诚地等待占卜的结果,然后根据占卜结果做出决定。还有,据说周文王本人对占卜术的应用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天人合一的境界,“画地为牢”的典故就是出自周文王时期。有位柴夫名叫武吉,担柴到西岐城来卖,走到南门时碰巧遇到文王驾车而过,为了躲闪,翻转扁担时居然不小心把守门的军士王相打死了,于是,文王命人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这样就相当于把武吉关在了牢房里,而被“关”的人,都会乖乖地束手就擒,等待处罚,因为不论逃到哪里,周文王只要一卜卦,立马就知道逃犯的去向,一旦拿下将罪加一等……
所以,为什么孔子虽然提出了“善易者不卜”,但占卜术不但没有消减,反而长盛不衰,并经由代代人的苦心钻研,发展出了众多不同的派别和体系,占卜方法也越来越简易,越来越精准。在人生迷茫和困惑时,占一占,卜一卜,可以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从而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毕竟,两千多年来就出了一个孔子,人们想达到像孔子这么高的智慧,是非常困难的,也不是每个人在遇到挫折磨难时能够看清事态的发展变化,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痛苦焦虑中突围出来,化烦恼为菩提,化问题为恩典。
以上是春日牡丹对“善易者不卜”的看法,如果你也有不同的观点,欢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