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
楚国令尹斗越椒,自从楚庄王任命蔿贾(wei jia)、潘尪(pan wang)、屈荡为元帅,分了他的政权。就心怀怨恨,有了分裂篡权的心思了,自己以为才能盖世,勇冠三军,祖上还有功劳,百姓拥戴他们斗氏家族,早就有心谋反叛乱了。
斗越椒还经常说:“楚国的人才,只有司马伯嬴(蒍贾)一个人,其他的都算不上(余不足数也)。”
楚庄王征伐陆浑的时候,也考虑到斗越椒会乘机发动叛乱,就特意留下蔿贾在都城守国。
注:【陆浑:今河南嵩县附近】
斗越椒见楚庄王亲自率兵出征,终于下定决心发动叛乱,本想把本族的家兵全部发动起来,但斗克反对叛乱,斗越椒就杀了他,然后又袭击杀害了司马蒍贾。
蒍贾的儿子蒍敖,带着母亲逃奔到梦泽避难。
注:1.【斗越椒:芈姓,斗氏,名椒,字子越,一字伯棼,古时常将名与字连读,故史书多称其为斗越椒。 若敖氏之后。楚国司马斗子良(名不详,子文之弟,可能是指斗梧)之子。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野心家。为人傲狠好杀,《左传》说他"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发动了著名的"斗越椒之乱",失败后被灭族,其子斗贲皇(即苗贲皇)逃往晋国。为造成若敖氏衰败的罪魁祸首之一。】
2.【斗克:芈姓,斗氏,名克,字子仪,若敖氏后裔,楚之申公斗般之子,继承其父为申公。春秋时楚大司马。后在斗克之乱后被杀。斗般:字子扬,令尹子文之子。约前612-前611年担任楚国令尹。楚国工正蒍贾诬陷斗般谋反,导致斗般被杀害。】
3.【蒍贾:芈姓,蒍(薳)氏,名贾,字伯嬴。春秋时期楚国司马。少有大智,十三岁即识破子玉(即成得臣)"太刚则折",不堪大用;长大后为楚国司马。曾诬陷令尹斗般,使其被楚庄王所杀。后被令尹斗越椒囚杀,其家人遂隐居避祸。有一子蒍敖(即孙叔敖),后来蒍敖成为楚国令尹 。成语典故“一语成谶”出自于蒍贾早年的故事。】
斗越椒出城,把军队屯扎在蒸野,要截断楚庄王的归路,在回都城的路上与楚庄王决斗(欲邀截庄王归路)。
注:【蒸野:湖北江陵县境内】
楚庄王听说国内发生了叛乱,就日夜兼程带兵从洛阳边境(问鼎中原,问鼎去了)往回走,到了漳澨(shi)这个地方,斗越椒已经率兵迎上来了,军威雄壮,斗越椒背着弓箭,手持长戟,在自己的阵地上往来驰骋。楚国的士兵看见后,脸上都有畏惧的神色。
注:【漳澨:shi,湖北荆门市西。澨,大堤,水边】
楚庄王说:“斗氏家族,世代对楚国都有功勋,我不能对不起他们家族,宁愿伯棼(斗越椒)负我,我也不能负斗越椒!”
于是楚庄王派大夫苏从前往斗越椒的军营,与之讲和,赦免他擅自杀害司马蒍贾之罪,并许诺把王子送给他作为人质。
斗越椒却说:“我现在势力强大了,耻于再作楚国令尹了,我要争夺楚王的位置,没有想到赦免罪责的事情。只有战斗才能解决问题,其他的废话少说(吾耻为令尹耳,非望赦也,能战则来)。”
苏从再三苦劝,斗越椒就是不听。
苏从走后,斗越椒命令军士击鼓前进,楚庄王问诸将:“哪位将军去把斗越椒击退?”大将乐伯应声而出,斗越椒之子斗贲皇接住厮杀,潘尪见乐伯战斗贲皇不下,急忙驱车出阵,斗越椒的堂弟斗旗也驱车前来应战。
楚庄王在戎辂之上,亲自执桴(fu),击鼓督战,斗越椒远远望见,飞车直奔楚庄王,弯着劲弓,一箭射来,那枝箭直飞过车辕,正好射中在鼓架上,吓得楚庄王把鼓槌都掉下车来,楚庄王急忙下令避箭,左右各位将军把大笠遮在前面,斗越椒又射一箭,把左边的大笠射穿了。
注:1.【戎辂:róng lù,是指兵车,特指君主或主帅的指挥战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杜预注:“大辂,金辂;戎辂,戎车。”】
2.【桴(fu):击鼓之杖,指鼓槌。】
3.【大笠:指盾牌。】
楚庄王下令调转车头撤退,鸣金收兵。斗越椒奋勇赶来,幸好右军大将公子侧、左军大将公子婴齐,两军一齐杀到,斗越椒这才退去。
乐伯、潘尪听到鸣金,也不打了,撤回来了。
楚军损失了不少兵马,退到皇浒下寨。拿来斗越椒的箭一看,这只箭比普通的箭长一半,鹳翎作尾羽,豹齿作箭镞,非常锋利,左右传递着看了一遍,无不吐舌惊叹。
注:1.【皇浒:湖北襄阳区西】
2.【鹳翎:guan ling,鹳鸟的翎羽。鹳鸟,形似鹤,嘴长而直。翎,翅膀及尾部较粗的羽毛。】
3.【镞:zu,箭头。】
当晚,楚庄王亲自巡营,看见营中士兵,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都在议论,说:“斗令尹神箭可畏,难以取胜。”
楚庄王就派人散布流言说(谬言于众曰):“当年先君楚文王在世时,听说戎蛮造箭最利害,派人去请教,戎蛮就献上两枝箭样,名叫‘透骨风’,藏在太庙中,被斗越椒偷去了,只有两支,今天都被他发射完了,大家不用担心,明天就能击败他们。”众人的心中才开始安定。
楚庄王下令退兵去随国,声称:“要纠合汉水以东各国的兵力,一起来讨伐斗氏。”
注:【随国:姬姓,随氏,侯爵。古称曾国、随国,西周早期建成了曾随国。故地在今湖北省随州等地区。《左传》中记载的“叶公好龙”的故事就发生在随国境内。与随国有关事件,如“曾侯乙编钟”出土于随县擂鼓墩。作为“汉阳诸姬”之首的随国,其任务是监控南方蛮夷之国,以拱卫周疆。】
苏从说:“强敌当前,我们一旦退兵必然被敌人偷袭,大王这个决定有点冒险啊。”
公子侧说:“这是大王的对外虚假宣传的话。我们进去拜见大王,必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此王之谬言耳,吾等入见,必别有处分)。”
公子侧与公子婴齐一起在晚上求见楚庄王,楚庄王说:“叛逆斗越椒,他的锐气强盛,只能计取,不可力敌。”楚庄王就秘密安排这两个将军,如此这般,埋伏预备,二将领计去了。
次日一早,鸡鸣时分,楚庄王率领大军撤退,斗越椒探听属实,率领军队前来追击。
楚军日夜兼程,拼命奔走,已经过了竟陵,斗越椒一日一夜,行军二百余里,来到清河桥,楚军就在桥北做早饭呢,看到追兵来到,扔下饭锅就跑(弃其釜爨而遁),斗越椒传令:“擒了楚王,才能吃早饭。”众军士又困又累,又忍着饥饿,强打精神继续前进,追击楚军后队潘尪率领的兵马。
注:1.【竟陵:湖北天门市】
2.【釜爨:釜fu,古时做菜做饭的锅;爨:cuan,指“炊”,即(烧火)做饭。根据文言文的用法,“釜爨”不是一个名词,而是指“釜之爨”,即与“炉薪”相对。其句意大致为:(只有)炉子里的柴火不熄灭,锅里的饭才能煮熟。】
潘尪站在战车上,对斗越椒说:“你的目标是捉拿楚王,还不快追(吾子志在取王,何不速驰)?”
斗越椒以为他在帮助自己,就不顾潘尪了,率兵一直追出六十里,来到青山,遇上楚将熊负羁,就问他:“楚王在哪里?”
熊负羁说:“楚王还没来到这里呢。”
斗越椒心中疑惑,对熊负羁说:“如果你能为我伺机擒获楚王,我得了楚国,分你一半权利,咱们共同治理楚国(子肯为我伺王,如得国当与子分治)。”
熊负羁说:“我看你们的士兵都已经又饥又困了,先让他们吃饭,吃饱了才能战斗。”
斗越椒也认为应该停下来吃饭休息了,就命令军队停车做饭,饭还没熟呢(停车治爨,爨尚未熟),只见公子侧、公子婴齐两路大军杀到,斗越椒的军队已经没有战斗力了,只得向南败退,退到清河桥,桥已经被拆段了。
原来楚庄王亲自率兵,埋伏在桥的左右,只等斗越椒过去,就立即将桥梁拆断,断了他的退路。
欲知斗越椒胜负如何,请看下集168神箭养由基。
这是公元前606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