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微信进行了8.0版本的更新,主要的更新内容包括:
- 开屏动画更新,文案「因你看见,所以存在」;
- 表情更新,增加动画效果;
- 可以在会话的表情面板搜索表情;
- 自定义设置个人状态,支持文字、图片、视频、话题等形式;
- 听歌内容展示优化;新增创作视频入口,让音乐被看见;
- 主页右滑代替浮窗,随手暂存未读文章;
- 下拉微信首页,展示内容更新:小程序、直播、视频与文章;
- 红包封面优化,可跳公众号、主页、视频号;
通过爬取本次更新后的用户评论与反馈意见,其中比较有效的意见包含:
只有在主页情况下才能使用浮窗,相比原浮窗不方便。
表情动画无法与字一起发送。
搜索表情交互需要优化,打字时容易误触。
小龙老师的十周年微信公开课刚过,立下的Flag在本周就已经在一一实现了。从本次的更新中也不难看出,微信朝着更加大胆更加年轻化的方向去发展。重点谈谈两方面的内容:1)微信Q化的个人思考 2)表情包的价值。
微信Q化,最终我还是成了你。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大家对本次微信的大胆尝试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微信派:想要的功能都有了,QQ再见。QQ派:这么花里胡哨,我为什么不去用QQ。暂且不去讨论功能设计的问题,更想聊聊为什么是现在改动的问题。小龙的公开课,告诉我们微信已经陪伴大家十年了,十年的时间见证了两个关键因素的变化:1)用户群体结构更加年轻化 2)微信搭建了全民移动端的下层基础。第一点用户的年轻化意味着微信已经慢慢由最初的“老年人”工作联系的社交工具变为了全民生活、工作、社交一体的服务平台,用户的需求已经由单一的沟通需求拓展为全方位的需求,这是改动的内因。第二点是想说明经过十年对用户习惯的培养,无论是儿童亦或是老者都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微信了,下层基础(即微信的使用方法)决定上层建筑,此时推出丰富的功能对各类用户的学习成本比起初期大大降低,这是改动的外因。在这内因、外因的组合下,微信Q化便显得容易理解了。
表情包再赋能。微信作为社交类APP,其核心价值在于更好的满足用户的聊天需求。相较于文字,表情包作为表达的工具,在传递更多信息、活跃气氛、推动交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相较于本次开放表情包的特效以丰富聊天趣味性,我更加关注开放表情包搜索这一功能,有三方面的好处:
i. 用户侧:提供聊天内容,推动聊天进程,完善聊天体验。
ii.表情创作者侧:增加表情曝光,提高创作者收入。
iii.平台侧:完善搜一搜的基础能力建设;赋能表情包更大的表达价值。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用户反馈来看,目前用户更关注表情动效的趣味性上,对表情的搜索功能关注度不高且在交互设计方面对原有的用户习惯造成了一定影响。不过从长远看,我对这一改进持积极态度。
最后一提,本次更新中从制作-分享-引流多方面助力视频号发展,将视频号赋予更多个人身份的价值。之后也将专门出一篇关于当下视频赛道的分析,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鹅不鸡道鸭”,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