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个很犹豫不决的人。
做任何事情都会想到失败了该怎么办,而但凡我想好了失败该怎么办的,基本上结果也都是失败了。
初中毕业的时候我辍学了两年,之后重新读了高中。那个时候,心里很胆怯,倒是没有想过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就是觉得年龄比别人大很不好意思。
好在之前读书的时候一直是班里年龄最小的,所以大也没有大得太多,心里还算能承受得起。
比起在外面像个机器一样的上班,重新回到学校是我唯一的出路。
刚开始的时候很艰难,除了语文,其他每堂课都像听天书,作业总是堆积,因为不懂所以做得很慢,心里着急可就是弄不明白,前期的过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痛苦。
不过,那个时候应该也是我此生最刻苦的阶段。每天晚上下了自习洗漱完毕,寝室也就差不多要熄灯了,但是走廊的灯是不灭的,我就拿着课本站在那里看,可能真是因为已经完全没有基础,所以也不觉得难为情,就是真正急切的想把知识弄懂。
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慢慢追了上来,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我考了全年级第13名。
因为整个学校就是一个民办的私立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中考落榜的,这样我的起步虽慢,但是一直在前进中,现学的基本都能够吸收掉,所以短暂的时间就出现了这种明显的效果。
这一次考试给了我很大的自信,那个时候我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可以。
从这句话里获得的能量支撑了我整个高中面对所有的困难。结果我真的做到了,到高三的第一次市区摸底,我成了全校第一名。
后来一位我特别敬重的老师帮我转到了重点高中,我的信念还是那么地坚定,并且理所当然地以为接触更优秀的人肯定也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没有人天生就是优秀的,别人可以我也一定没问题。
可是到了重点高中的班级,我的薄弱基础一下子就全部暴露了,除了语文一门课的强项,其他都是弱不堪言。
我第一次体会到,有些事情别人做得到,尽管我付出了很多倍努力,但是我真的做不到。每天那么那么努力的做题,可是每周的测试分数都是那样惨不忍睹,而那些看起来不怎么认真的同学随随便便一考都是我望尘莫及的成绩。
那个时候应该是我最受挫的时候,因为一直坚信的东西被打碎了。
慢慢地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心里明白我已经不能信服之前笃定的信念,可是行为上又想努力以此来证明它是对的。现在想想,这真是一个可笑的怪圈。
有时候就是这样,如果你不能相信自己了,再怎么做你都不能够到达你想去的终点。
信念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你信它怎样它就会怎样,相反,你如果不信,也是假装不来的。
写下这么一段心里历程,无非是想说明白一件事,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你的信念。
很多时候,当我们遭遇痛苦,磨难,挫折,首先想的也许就是求助,向最亲关系最密切的人倾诉寻求安慰和解决办法。我也会这样,但是心里明白,无论我做出了什么行动都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想法。
建议永远只是建议,采取行动的终究是自己。为什么会采取呢,因为认同,为什么会认同呢,因为你心里也就是这么想的。
韩寒的「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听了无数的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让很多人产生共鸣。道理是别人的经历总结的,相当于他给了你这么一个建议,而行动是要自己去付出的,光听道理自然没有意义。
没画画之前呢,我以为自己要等到七老八十才会拿起画笔,因为总觉得画画是一件非常闲散才会做的事情,而且必须要师从专业。
尽管有那么多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画画任何人都可以,都可以画的很好,都能够从中得到乐趣。
我相信,但是我一直没有去做。
直到从写字中得到乐趣,一时心血来潮尝试去画了一副,慢慢地发现真是那么回事。
写字和画画是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失败会怎么样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就能乐在其中并且坚持下去。
乐在其中就是一种相信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