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看了一本书《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是哲学家岸见一郎依据阿德勒心理学,深入浅出地总结了简单、切实的育儿之道。怎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赋予孩子面对生活的勇气等都能从中获得启示。
其中,提到了一个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这是我多年来教育孩子第一次听到的一个新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手法呢?
02
在书中作者认为,批评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方法。一来没有人喜欢批评,二来批评会带来负面影响。关于批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受到父母关注,是孩子的重要需求。当孩子规矩做事得不到回应时,就会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以获得关注。比如当孩子长时间的一个人玩玩具厌烦了,而父母只顾做自己的事情,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故意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已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让父母陪着自己玩。
②有些孩子做错事,不是故意,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需要改正。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耐心解释。比如孩子玩玩具时,出于好奇心,为了探究玩具的秘密,就把玩具给拆开了,父母看到后,就感觉孩子不爱惜玩具,破坏玩具,就容易做出一些批评孩子的事情来,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而是应该当父母看到后,首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应启发孩子把玩具拆开了不要紧,如果能把玩具再安装起来会更棒。然后孩子就会在父母的鼓励下再把拆开的玩具安装好,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孩子动手做事的能力。
③批评在当下见效快,并非真的有效,而是因为孩子害怕父母。久而久之,这种顺从会使孩子逃避批评,做事消极,变得懦弱。比如有的孩子写作业字迹潦草不认真。父母看到后就非常的生气,批评孩子不能认真的做作业,当孩子受到批评之后,当时是听了父母的话,认真写。可是以后还会继续写不好,而且孩子经常的受到父母的批评,做事就会变得很消极,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没有勇气,畏缩不前。
而除了批评,作者认为表扬也不是育儿的好方法。因为孩子可能会依赖表扬。一旦得不到表扬,孩子便不好好做事了。同时,也需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自己好言相向。
03
那当孩子做出良好行为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可以用“谢谢”。比如,孩子帮父母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可以说:“谢谢你。”这样能让孩子获得对他人的贡献感。
如果孩子能从一个行为中获得贡献感,就不会再做让家长头疼的事了。
父母不要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纪伯伦说:孩子“凭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却不能代替孩子过一生。当然也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而挫折和失败也得由孩子自己负责。
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将造成不良后果。一,它会破坏亲子关系。二,一旦发生问题,孩子会把责任转嫁给父母,而孩子则无法成长。三,干涉孩子的人生,是父母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无力承担失败,因此,也阻碍了孩子成长。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罚也没有任何意义。一般情况下,父母厌烦孩子的,不是其要求的内容,而是诉求方式。但是,有些时候父母也不会好好表达,也会感情用事。
所以,一来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好好用语言表达诉求。二来,对待孩子时,父母需要注意,体罚并不是教育,而是报复,是为了给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理由。
此外,批评即使没动手,某种意义上,也等同于体罚。
04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尽量的放手,尽量的不过多干涉孩子的活动。让孩子在一个适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