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盛夏,烈日炎天,古人没有空调,没有风扇,他们是怎么用文字形容天热的呢?
无外乎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之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由此而产生的意——种种判断与分别,种种联想与想象,或正面或侧面或夸张或比喻。
看看下面这些古诗,学学如何描写热吧。
1、《大热五首》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灼热的天气仿佛是熊熊燃烧的炭火窑。)
2、《苦热行》唐·王毂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高温环境热得像大洪炉)
3、《苦热》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日光火辣辣的,人觉得如坐在蒸笼里,身上汗水滂沱。)
4、《仲夏即事》北宋·晁补之
红葵有雨长穗,青枣无风压枝。
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
(闷热得没一丝风,屋柱下的石墩都湿透了,树林里的蝉被热气蒸熏得疯了似的号叫着。)
5、《和蔡仲谋苦热》宋·梅尧臣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天气热得干柴将要起火,禽兽也想剥了自身的皮毛,真是热到极点了。)
6、《苦热行》 南朝梁·萧纲
六龙鹜不息,三伏起炎阳。
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
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
(日神被六龙拉着在天上狂跑,床席火燎似的灼热,盼望风快点吹来,可是风即使来了也犹如烧开的滚汤。)
7、《书斋夏日》宋·郑刚中
五月困暑湿,众谓如蒸炊……
幽禽荫嘉木,水鸟时翻飞。
(农历五月,暑湿炎热,人们如放炊笼中蒸。禽鸟躲藏在树阴里……)
8、《剧暑》 宋·范成大
赫赫炎官张伞,啾啾赤帝骑龙。
安得雷轰九地,会令雨起千峰。
(热,盼望响雷下雨。)
9、《苦热》唐·王维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再絺绤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热、焦燥得实在要命,真想到宇宙中去凉快凉快。)
从来精妙的描写,都源于自己各种感官的调动,或正面或侧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想象,于是种种夸张、比喻、比拟的精妙语言便形成了。
你也试试吧,先从视觉开始写写天热:仰视看天、看太阳;俯视看地看阴影;细看地上小虫子,远看山林、近看他人,看人穿带、看人神情,再看自己皮肤、毛孔等等,观察越细,描写就会越精细,语言的组织力就会越强。再由这些观察,试试能否产生出些相应的联想与想象,写写心理的活动,这样写作由所见到所感、所想,由实如入虚,行文便有了基本的逻辑,语言内容自然就变得丰富了。
如果再调动一下听觉、触觉,毕竟是要写天热嘛,用听觉感受一下大燥热的天气里,马路上汽车发动机的轰鸣、车轮摩擦地面的声音、工地里施工的声音、市场里人声的嘈杂声音、树林里的蝉声、邻居小孩儿哭声等等,听到这些声音,是否更感觉燥热呢?
再试试触觉,太阳直刺肩膀皮肤的痛感、手扶铁栏的燃烧感、热浪对双腿的裹挟感、无法呼吸的憋闷感,并由此产生的联想、想象及心理感受,只需把这些感官的反映与由此产生的感受形成文字,便是精美的写作。
写作,首先要从自身的感官开始。
欣赏下面描写天气炎热的语段,学学是怎么精细地表达的:
1、到了中午,天更热了,人们都躲在家里不出来,开着电风扇,吹着空调。狗狗们都躲在树荫下避暑,使出了自己的“独家绝招”——用舌头散热,它们像哮喘病人一样,不停地喘着粗气。家里的自来水都冒着热气热乎乎的,小鸟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像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2、夏天来得那么的急,没几天人们便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酷热难耐了。大街上的柏油路在太阳的炙烤下变的软软的仿佛踩在橡皮泥上;街边的梧桐树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给伞下的市民带来一丝可怜的阴凉时,自己也泛着耀眼的绿光;整个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蒸锅,城市里的人们便在蒸锅里哗啦啦的淌着汗,觉得自己随时就要熟了。
3、那个黄昏和夏季所有的黄昏一样,被太阳暴虐了一天之后显得憔悴昏倦,有一种令人心醉的病态美。满天红云像是高烧病人赤热的脸颊,望一眼都觉得烫手。柏油马路晒得比草地还要柔软,踩上去拔不出脚来,而且有一种焦枯的难闻味道。白色楼房静立在黄昏的光线中,温柔而又矜持。只有远处几座山头,无限热情地接受了晚霞的拥抱,通体辉煌,使人不敢久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