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现在三岁半了,幼儿园小班上了一学期,比他大两岁的表姐凝凝跟着乐乐的姥姥姥爷(我的爸爸妈妈)也与我们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半时间,还有一个学期就要上小学,目前比较紧迫的是幼升小准备。平时对凝凝的教导与学习督促以我妈妈为主,我和老公仅在回复一些学校的问卷的时候或是学校布置特定作业,需要网络支持的情况下会提供一些帮助。
前两天妈妈与小姐妹们相约出游,所以在她不在的这段时间里,爸爸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已是不易,对凝凝的教导责任就落到了我的身上。由于之前很少过问妈妈对凝凝的教导方法和内容,所以在对凝凝教导过程中发现,她的平时的学习基础还是打的很好的,只是对于学习的严肃性和认真度稍有欠缺,而且妈妈对她的教导方式也还是可以再提高一下效率的。所以每天晚上下班吃完饭后,我的时间基本上都用在辅导凝凝的学习上了,相应与乐乐相处的时间就变短了。
前段时间我心情不太好,花的心思在乐乐身上也不多,平时主要是老公陪乐乐多一点。最近回归家庭,猛然间发现,乐乐竟然已经从一个说什么听什么的小宝宝变成了一个已经开始衍生自己想法的十万个为什么。在教导和审视凝凝幼升小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教育乐乐的压力,我也出现了龙-应-台在开篇所说当她重新回到十八岁的安德烈身边的那种忧虑和距离感。
万幸而又不幸的是我发现的比较早,我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投入更多的精力陪伴乐乐成长。
龙-应-台的第一份信自我看来,内心无比沉重,我前段时间的情绪低落就是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又对自己想要什么产生了质疑动摇甚至于逃避,将自己日以继夜地埋首于网络上最热门的玄幻小说,将自己安置在那种虚构的英雄世界里,来体验超出现实生活的那种意气风发。不要说十八岁的安-德-烈,以及现在即将迎来我人生第三个本命年的我,更不清楚是不是过段时间我又会有此想法。
我审视自己,认为龙-应-台文中提到那些音乐艺术之于她仅限于知识,之于我又何尝不是,更甚者我在此方面的知识可能要远远地不如作者。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引导孩子对于音乐与艺术的欣赏?
对于龙-应-台与安-德-烈往来信函中提到的那种敏感的对于国家的感情,自身界定的纠结又何尝没有出现在我自己身上?面对越来越融入世界舞台的中国,各种泊来文化冲击在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孩子们看的动画片越来越多是进口影片和系列,日常消费接触的品牌也大多打着非本土的LOGO,而且有很多品牌文化已经在孩子们的认识中逐渐形成固定思维。相比与安-德-烈提供的与朋友的对话中,对于纳-粹历史的不厌其烦地教育,而我们的历史却很少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出现,既便是出现,也很难说能给孩子们真正地说明那些历史能代表什么。
对于孩子的教育以及自我成长,是我一直不愿停止思考的问题,能够想明白多少我不知道,我希望自己会继续成长并伴随孩子成长,我也希望未来的自己不要停止思考与学习,一如我最敬爱的人-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