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觉得短篇小说很无趣,不如中长篇小说的人物刻画的生动具体,情节也不够波澜起伏。后来才发现,原来都是自己太浅薄。
所有的偏见,都源于见识的太少。
优秀的短篇小说,字数虽少,人物却鲜活,不单有生动的外貌,还有灵动的灵魂。
优秀的短篇小说,篇幅虽短,内容却深刻,足以撩动你的心弦,甚至在掩卷后,久久沉浸其中。
优秀的短篇小说,让你思考自我,思考社会,思考人性。
优秀的短篇小说,恰如鲁迅的《呐喊》中所收录的14篇。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其中包括著名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啊Q正传》等。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殚于前驱。”
作《呐喊》的目的,是为了唤醒沉睡麻木的同胞,为了激励奋勇向前的同伴。
鲁迅的文字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他的隐喻,他的讽刺,就如一把利刃,狠狠地刺进你的心口。读完之后,总是觉得隐隐心痛。
很多人说鲁迅的文章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去读,才有意义。我并不苟同。
我认为鲁迅是跨时代的。他笔下的那些人物,狂人,孔乙己,啊Q,赵老太爷…难道在现在的是时代里就没有了吗?
或许他们只是换了一个名字,仍旧活在我们周围。或许我们也是小说中某某某。
初等文字,自救。
高等文字,救人。
初等文字,教给你适应这个世界的技能。
高等文字,赋予你推翻这个世界的勇气。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致敬鲁迅,致敬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