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曾说:“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
巴金也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
老舍与巴金两位大文豪,不约而同说出了自己的写作经验,那就是文章要修改。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在书中提到的写作原则中最后一条就是要回顾和修改文章。
他说,写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人满意的,就是把“垃圾”变成某种有价值的东西。
变废为宝的过程就是修改。
那么,我们应该回顾和修改文章哪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可以从结构、风格和可读性三个方面着手。
1、回顾文章逻辑是否清晰,主题是否明确。
2、回顾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论证。
3、回顾例证是否贴合观点。
4、修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
5、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6、检查排版和设计,页边空白,段落空行
7、添加标题和提要,加粗关键词和短语
直到文章改到无可修改,否则不能说已经完成。
一整部作品修改的次数取决于作品的长度和难度。简短的办公备忘录也许只需要改一遍就可以了,对于诗歌、小说类可能需要改几十稿。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写《光与生命》,反复修改9遍。美国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才最后付印。
这些经过反复多次修改的书籍,最后都成了经典。
如果我们能有这些大作家十分之一的认真修改精神,某一天,也能对自己写的作品发一声感叹:“哇,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