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记得几年前大家年度聚会时,神色凝重,对未来感到焦虑不安的模样。那时,我们围在一起,不紧不慢地说话,谈论来谈论去的也就是那几个话题,我们的背后有牌桌,不远处有KTV,可是这些都只是一个黯色的背景。
我记得那时有一位而立之年的姐姐告诉我,你们都不用太着急,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龄,该有的都会有的。虽然如此,但也依然压抑不了我们那时内心的惶恐。这几年,身边的同学、朋友都陆陆续续开始买房。我们再回头想想她的这句话,果真都得到应验。
再过几个月我们就可以拿到红本本了,可即便如此,我和郑先生并未感觉到安心和踏实。因为,扣完房贷,除去吃喝拉撒,我们所剩并不多。而我们还计划多攒点钱要一个宝宝,有时也生怕家里的老人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不得不努力攒钱,我们害怕失业,不敢换工作,每一天都活得战战兢兢,精打细算。
而这几年,我也明显感觉到身边的朋友都渐渐无心再聚在一起。生活的负担越来越重,大家只顾埋头前行,无心再经营其它。
最近郑先生经常跟我说,我们回家吧,待在外面真没意思。
郑先生每天六点起床赶公交,晚上八九点才到家,周六常常还要去加一天的班,唯一可以休息的周末要用来补觉,虽然我们在外面有了房,可心依然无法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根发芽,生活似乎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我记得我当时火急火燎地一定要买房,是非常不满郑先生挥豁无度、不知为未来打算。我觉得我需要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在外面受伤了,我可以回到房子里随意喝酒买醉。没有房子时以为房子可以给自己这些,可现在觉得,有了房子,也不一定能够给我们安全感,还要分出一条心来为房子精打细算。不吃、不喝、不住也还有一笔昂贵的物业管理费用等着你去支付。
现在,我并不觉得租房的生活硬是差强人意到哪里去。我和郑先生住在深圳某个一室一厅内的出租屋内,生活了三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以前没买房时,我们每个周末都要看一场电影,吃一顿大餐,逢节假日,必定要出去旅行。买了房后,我们开始省吃俭用,周末自己做饭,去周边不花钱的公园散步,从来不敢放开手脚地买买买。
我告诉郑先生我们先搏一搏,再努力几年,如果哪天我们实在厌倦了这里的一切,我们就回农村盖一栋房子吧,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装修设计,再承包一块土地,种些花花果果,我突然非常羡慕那种远离房贷、远离物业的生活。郑先生欣然赞同。
最近一两年的大环境非常不景气,不少企业纷纷逃离本土,有企业家指出,昂贵的税收和人工成本让他们不堪负重。可是不堪负重的又岂止是他们?所以逃离本土又怎样?逃离大城市又怎样?只要不让我们活得那么气喘吁吁。
有人说我们之所以在大城市里这么努力,还不是为了下一代好?为了下一代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可是你知道下一代又会是什么样的生活吗?我们总是把我们这一代人的遗憾代入到下一代人的生活中。我们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拼不过别人,是因为我们的起步得比别人晚了,我们的起点比别人低。谁又知道下一代人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下一代人会不会和我们一样苦逼无奈地煎熬着?下一代人有告诉你,他到底想过怎样的生活吗?
买房只是将银行卡上的一堆数字转化成一个我们自以为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如果哪天我觉得它不能,房子还是可以重新转换成一堆数字的,生新转换成其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