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扇摇摇晃晃地飞快旋转,做出一副快要掉下来的架势,吱扭吱扭的痛苦呻吟声来自钝化的转轴与转子的摩擦,哭诉着苦与难——像是怨妇,像是一生终未报国的诗家。
我想了想,这平房已是十几年的光景。转轴与转子磨合了十几年,为何到最后这一对变成了冤家?如果这简单的物理结构都无法随着时间而兼容,那么婚姻呢?最后会是怎么样子?几年来,我与妻的磕磕碰碰、吵架拌嘴从未间断,且愈演愈烈……
每每想到这儿,我便烦躁不安,索性坐起来,不再躺在床上看吊扇。我呆坐着,面前是棕色的老柜子,紧挨着灰色的墙,墙上还挂着上周新买的表,我开始打量起这块划分时间的杰作。它比柜子的颜色还要深一些,显得很相称。秒针飞快转动,每秒精确地颤抖一下,频率相同,声音清脆。我想到了“流失”这个动词,现在正当流行:水土流失、人才流失、资源流失……这是一个流失的时代,我总结出以上结论。可时间的消逝如空气是否存在一样被我们忽略,我们奔波不止,只会在偶尔停留一下的某个晚上,对着镜子惆怅几秒。
我又觉得吊扇做了正确的事。转子说:“你给我慢一些吧,转轴!”转轴说:“慢一点啊,转子!”于是他们争吵,碰撞,想尽一切办法增加摩擦力,让吊扇变成一座走慢的钟。
这大概是我们之间的小摩擦所代表的意义。通过一种剧烈的方式来窥探对方内心,变得更关注一些,更了解一些,那时候,时间该是足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