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也马上是过年了,以前过年的时候呢,大家都是小孩子,所以就很喜欢热闹。
那时候,我们作为小孩子就喜欢那些鞭炮。那时候的鞭炮可不是现在的烟花。现在的烟花虽然很是绚丽,但是远没有当年放鞭炮的感觉了。
我现在甚至还能想起第一次放鞭炮的感觉,手里拿着一根火钳,然后夹着一个木炭去点。
炮子通常是家里鞭炮散了架的,长辈给的几根,有的就是在人家过年的时候放鞭炮的时候,有一些被炸飞的,但是又没炸过的。
于是,那种又兴奋又刺激的,走一步,退半步,手里的火钳也是颤颤巍巍的,心里自然也是胆战心惊。
而就在这时候,一个不小心,手一抖就点着火了,于是,一下“嗞”的一声,几秒钟之后,“嘭!”的一声大响!
声音之大,甚至连屋顶的瓦都能震碎一点。
放鞭炮的花样很多的。
比如有些人是点着一串炮子扔在水里,过不了一会,水里就会“嘭嘭嘭嘭”的一顿乱响。而且那水面上就会有一大面的白烟,又好听又好看。
还有一些调皮捣蛋的人,显然是打没挨够,居然想出把炮子冷不丁的丢到人面前去,这样经常都是让被炸者受到很大的惊吓,然后便会对淘气者一顿大骂,或者大打出手,搞的鸡飞狗跳。
但是这些都是过年的氛围不是?
而有时候就会有一些悲剧的事情发生。
经常会听到有一些孩子,搞着搞着就把鞭炮扔到稻草堆里去了。
农村嘛,稻草到处都是,因为那都是牛的口粮啊。有些还用它们来做柴火的。
于是,一下子溅了一个火星,然后就慢慢的引起大火来。
反正呢,火就是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东西。而炮子则是更让人间充满热闹。
后来,有人发明了“摔炮”。顾名思义,就是用力将炮子摔到地上就会爆炸的炮子,或者说只要受到挤压就会爆炸。
所以炮子的玩法更是新鲜多样。
记得小时候,表哥带着我和另外一个表弟,将炮子放在别人摩托车的轮胎下。于是,当别人启动摩托,倒一下就会“嘭”的一声响,而我们几个人则是躲在远处看着那人骂骂咧咧的。
放炮子基本都是在过年前后,起码是要到除夕前一天开始,有人开始上坟山,就开始放鞭炮。然后除夕,除夕完之后就是初一。
说起初一,我们那个地方是安徽和湖北交界的地方,是很重视初一的。初一的时候都是要早起的,然后也要早起做好饭,然后放鞭炮吃饭的。初一完之后一般都是拜年的时候。
这时候你来我往,家家都是来人就放鞭炮。那时候还有点穷,所以如果不是来的很重要的人,基本是不放炮子的。但是这是关乎牌面的问题。
所以如果你不放炮子,人家就说你看不起他。有的人如果是新年第一次去人家家里,如果没有受到放炮子的接待礼仪,那么就有一说是这个人这一年都会不行时!
所以放炮子很重要。后来大家日子都过好了,所以炮子就放的更加勤快了。有时候这也是一种家里客人多的表现。炮子放的越多越好。
而放炮子,尤其是过年的炮子以前都是父亲来的,当我长大以后,这些年都是我来做。
放炮子也变的越来越难起来!我开始懂得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