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1年杨幂拍摄的《孤岛惊魂》狂卷9000多万票房,让资方看到了流量电影这个潘多拉魔盒的潜力的话,那么真正打开这个魔盒并且从中切实尝到了好处的人,毫无疑问就是郭敬明和他个人的系列电影了。
郭敬明和韩寒是最能代表八零后那代人的作家,他们两人在文学界一时瑜亮的同时,也分别在其他领域得到了成功。
他们拥有各自的畅销书,举办了自己的杂志,同时也都做起了电影导演。
这两人的经历相似,所以在谈论到他们当中某一位的时候,很难不把另一位拉出来作比较。
尽管韩寒代表了八零后的叛逆,反抗和蔑视权威,郭敬明则更加符合规则,遵循潮流。但事实上韩寒才是一个更加存粹的作者,而郭敬明则更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自古文人相轻,郭敬明从未在自己赖以成名并给他带来大量物质基础的行业里,被人们所尊重过。
前辈们视他的文学作品为糟糠,无病呻吟。家长们从不愿意或者接受他的任何作品,尽管那些东西里打上了青春或者校园的标签,就连当时扑在他书里哭得死去活来的中学生,在几年以后也会为自己当时莫名其妙的眼泪而感到脸红。
人们甚至不屑于去讨论他的作品,人人都想要遮掩自己在看或者看过他的书籍这一事实。喜欢郭敬明的书,如今是一件能被人嘲笑的事情。
郭敬明是一个少有能让自己地位和财富不对等的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浮夸的社会里。
但让他感到痛苦的是,他偏偏又是一个极度需要认同的文艺工作者。他当年初次踏入上海就被这座魔都给彻底吸走了魂魄。
当他有了足够的钱去购买奢侈品的时候,他小心翼翼的询问店员如何去打理弄脏的鞋子,店员只是告诉他买这种鞋子的人不会走到把鞋子弄脏的地方去。
这种本应得到投诉的回答却让他深以为然,并在今后自己的书里全力的表现出来。
四川人出身的郭敬明在前半生大段的时间里,拼命的为自己打上上海这座城市的烙印,而另一位真正的上海土著韩寒,在他的书中却全是充满着对于小地方小城市的幻想。
郭敬明和大部分的普通人一样,将金钱和名气与尊重划上了等号,而当他努力的让自己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
该嘲笑他的人依旧嘲笑,原本讨厌他的人也仍然讨厌他,人们甚至在他一步一步将自己书中的纸醉金迷写入现实世界之后,将对他的嘲弄声带到了最大分贝。
没有人再嘲笑他穷,嘲笑他土,而在他肉眼可见变化的脸上,也没有人再去嘲笑他丑。
但是人们依然嘲笑他那些个他无法改变的事情,嘲笑他的身高,嘲笑他暴发户的气质,嘲笑他未被证实的性取向。
他在节目《最强大脑》中被魏坤琳嘲笑像个女人,他在愤然离席后未曾接受魏坤琳的道歉,也在后来魏坤琳被爆出潜规则事件之后发微博暗讽他。
郭敬明原本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生气,他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对于他的蔑视已经到了这种肆无忌惮的地步,连表面上的体面都不愿意给他留下。
他和魏坤琳应该是地位相等的,至少在那个节目中他们都是坐在评委席上的一员,如果魏坤琳没有开那个玩笑的话。
上海的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并没有教会郭敬明如何去取得人们的尊重。
2013年郭敬明导演的电影《小时代》上映之后,轻松的拿下了近5亿人民币的票房,这是郭敬明第一次尝到了流量这个东西所带来的甜头。
就是这种郭敬明特质的莫名其妙的炫富和无病呻吟的疼痛感,在豆瓣得到4.7分的同时,让他借着杨幂的东风搭上了从电影捞钱的快车。
至此以后,中国电影在后面几年的时间里疯狂的堆砌着大量的烂片,人人都能拍电影,人人都在拍电影,人人靠电影赚钱。
所幸的是,观众们在被大量喂屎之后觉醒得并不算晚,而觉醒之后的反击也来得更加的猛烈。
许多人在看到演员表的同时就能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更是把一些个演员和导演加入了黑名单,看见他们的名字便绝不掏钱。这种反噬让大量跟风晚的资本吃了苦头,郭敬明也是首当其冲。
《小时代2》拿下了2.9亿的票房,是小时代系列中最低的,评分却是最高的4.9分,13年到15年这三年的时间里,小时代系列的电影拍了四部,总票房到了15亿,没有一部评分超过豆瓣超过5分。
郭敬明在电影上遇到了和他的书一样的情况,挣钱但是没口碑。而他的老对手韩寒,三部电影中《后会无期》6亿,豆瓣7.1分,《乘风破浪》10亿,豆瓣6.8分,《飞驰人生》17亿,豆瓣6.9分,票房和口碑都将郭敬明碾压。
在被人称为真人动画的《爵迹》上映之后,豆瓣评分只有3.8分,口碑一向不好的郭敬明这次甚至连钱也挣不到了。
比小时代豪华了几个档次的全明星阵容,范冰冰,吴亦凡,陈伟霆,王源还有一系列的大流量们只为这部电影带来了3亿的票房,郭敬明一边被市场冲击得犯懵的同时,一边哭诉着:
“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李成儒在最近的综艺《演员请就位》中,将郭敬明的导演功夫和作品批判得一文不值。
李成儒也和魏坤琳一样,没有给郭敬明表面上的体面,他一边骂着一边正眼都没看郭敬明一眼,而其他几位评委则是没一个人为郭敬明说话,脸上全是戏谑之情。
在郭敬明解释道《悲伤逆流成河》并不是单纯的指情情爱爱,主旨是批判校园暴力的时候,李成儒和他所代表的人们一样,脸上充满着不屑。
郭敬明试图想要通过好的电影来融入到高雅的殿堂里,或许这是他博得人们尊重的最后一个机会,这让他在专业人士和资深大佬的面前,显得有些卑微。
但他早就应该想到如今这个局面的,在他前些年只想着赚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