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机容量超过一千万千瓦的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最近投产发电了,在远离城市、交通极为不便的金沙江峡谷中修建这样一个巨型水电站,困难当然很多,除了一些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外,还有一个技术难度虽然不大,但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必须解决的头疼问题,那就是对外运输问题。这里以一组数据来说明一下建设乌东德电站所需物资的量级(注:这只是根据公开资料所进行的一个大致推算,可能不一定精确,但实际的数量会超过这个数值):
据介绍,乌东德电站需要浇筑混凝土971万立方米,通常一立方钢筋混凝土的重量约2.5吨左右,按此折算完成这些混凝土的浇筑所需水泥、粉煤灰和钢筋等的总重量约为2400万吨;乌东德单台水轮发电机组的总重量约8000吨左右,12台机组的部件总重将近10万吨。此外,还有大量的其他物资材料和机电设备等。钢筋、水泥和粉煤灰等大宗物资材料主要是量的问题,可以积少成多地运进去,但对于水轮发电机组因为有很多的超重超大部件,通往电站所在地原有的交通道路根本不能满足运输要求,因此必须对沿途的公路及桥梁等进行提升改造或新建专用公路。
举几个乌东德机组部分重大件的尺寸及重量例子:发电机轴的运输尺寸为5.9x4.1x4.13米,运输重量为150吨;座环分瓣部件的运输尺寸为10.0×4.0×4.0米,运输重量为110吨......。此外,还有超重超宽超高的主变压器等高压电器设备。从这些数据中,您就可以大致想象到将这些尺寸巨大、重量甚至超过百吨的“庞然大物”运进崇山峻岭之中的工地是多么不容易,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设这样一个巨型水电站的困难程度。为了解决这些重大件的运输问题,电站投资建设方出资新建了部分道路或对相关路段进行了改扩建,在解决了电站对外运输问题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沿路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决乌东德电站的对外运输有两种方案,一条路线为由云南进入,另一条路线为由四川进入,如上图所示。
主轴的运输重量超过150吨。
巨大的座环总重超过350吨,需要分成多瓣运输,单件运输的长度超过10米、重量超过110吨。
由云南进入的路线具体走向为昆明→禄劝→撒营盘→半角→乌东德工区。此为2011年9月下旬拍摄的昆明→禄劝的K23公路梁桥,限制轴重13t。此路段共有类似桥梁18座,均需要扩宽和加固改造。
这是当时正在修建的禄大公路起点。全长96.54公里的禄(劝)—大(松树)二级公路将成为昆明北部另一条重要的出省通道,也是云南与四川交往的省际运输通道。随着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工作的开展,禄大公路成为电站初期进场和今后工程建设、物资运输的主要干线公路。
此外,为解决乌东德水电站物资和重大件运输问题,乌东德电站的投资建设方三峡集团为与昆明市建设的禄劝县撒营盘至大松树通乡油路工程对接,出资对大松树至新村26.49公里路段进行四级公路改扩建,三峡集团还出资建设了大松树(半角)至新村28.41公里专用二级公路。
这是2011年的禄劝-撒营盘-乌东德水电站K12右转急转弯处,此弯道转弯半径约为12m,半挂车转弯困难,不能满足轴线车通行,需要改建。
这是2011年的K52撒营盘镇内岔口右转进入乌东德电站方向,此岔口最大通行宽度为6.5m
这是2011年的K146金江村,路面宽度最低位3m,路面最大通行宽度为3.5m,道路最大纵坡为18%,大件运输车、半挂车很难通行,需要改造。
2011年的K148乌东德水电站右岸沿江道路,受到山体的限制,通行限高4m,限宽3.5m,需要改造。
这是2011年拍摄的由昆明至乌东德镇盘山道路的一段。“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主席《七律·長征》中的这句诗道出了金沙江沿途的险峻。
乌东德电站没有建设前,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因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成本高,种植的农产品难以运出变现,交通成为了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致使这一带的老百姓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而今,由于乌东德电站的建设,天堑变通途。这是乌东德电站左岸运输干线上新建的桥梁。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这充分证明了道路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许多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道路基础建设滞后所致。正因如此,乌东德电站建设所带来的对当地交通改善,为当地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提供了基础性和先导性条件。
这是现在乌东德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的一个隧道,公路为三级公路,全长77.61km。其中,右岸专用公路(半角至新村公路)全长约34.53km;左岸专用公路(起于四川省会东县城,止于乌东德镇三台村下白滩)全长约43.08 km。
乌东德专用公路的小河沟大桥。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给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库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得到极大的改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这是乌东德甘塘移民安置点。乌东德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已于2019年底顺利完成,建设安置点24个,安置移民3.2万人。在移民集中安置点,新建了一批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使群众享受到了更便捷的交通、更好的教育医疗服务,更舒适的环境,目前近3200名建档立卡贫困移民已全部脱贫。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期间,平均每年增加就业人数约7万人;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可贡献工业增加值约119亿元,向地方缴纳大量税费,使地方财政收入增加13.5亿元。
乌东德水电站建设以来,直接投入3.3亿元资金,支持四川、云南两省乌东德库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实践表明,“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发展理念在乌东德电站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