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ive(见)
最近在混沌大学听了一节课,受益匪浅。
这个课的主讲老师是峰瑞资本的李丰老师,讲的是你我都很关心的《寻找跨越经济周期的系统性机会》。
这些机会是什么?怎么做到顺周期,又顺结构?老师给出了这些机会的特点,最后以思考题的形式给出了回答。
干货来了。
对比日本和美国的发展历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会从出口转为消费拉动,会出现属于自己的世界级的品牌和公司,你可以关注的具体领域::
1、芯片技术(比如HUAWEI的)
2、出口电商
3、新能源汽车
4、新药研发(尤其是代替进口药的,比如药明康德)
5、下一个生产效率工具,比如AI
6、医疗消费(现实需求和公有社保空缺巨大)
Reflective(感)
这节课让我脑洞打开。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课程,听完兴奋了好一阵子。
Interpretive(思)
政府医保不可能全面覆盖到每一个人的需求。李丰老师举了一个非常扎心的例子:一个普通人一辈子赚的钱,如果你不做商保的话,那么这些钱很可能会在你死前的两年花光。
也就是说,在每一个人的医保刚需,在国家承担的部分之外有一个巨大的空缺。哪怕不关注投资,作为普通人也应该尽早觉察这一点并提早做出应对。
你一定还记得《我不是药神》。这些进口药现在中国还不能生产,但是有巨大的需求。
怎么办?未来5-10年,中国会有企业来做这一块,如果你赌对了这些企业,那么你就会获趋势的回报。
Decisional(行)
正如李丰老师公司的口号:THE BIG FOOL。未来是一个靠谱的人赚钱更容易的时代,靠信息不对称赚钱会越来越难。这就是时代的趋势。
下来继续找老司机,研究前文需要关注的领域具体的公司,也欢迎感兴趣的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