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与大家一起从大数据的本质、发现、存在形式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同时也渴望聆听您的观点。相信只有这样,我们的视角才能趋向于全面。
数据时代的到来,决定着不管你是技术工作者还是产品设计者,是业内人士还是业外人士,都应当对大数据引起注意。而"大数据"这两年可谓是火的一塌糊涂,当然人们对它的理解定义也各有不同。笔者认为:“大数据的本质就是数据“,而“数据的本质则是能够存储下来的信息”。因此大数据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是过去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了我们发现它的可能性。大数据发现的基础得益于现代计算能力与存储能力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数据的认知得以提升,进而形成众人口中的大数据。
那为什么叫大数据呢?大数据中的“大”其实指的是数据的存在形式。总的来说就是体量大,种类维度多。一篇文章、一张图片、一段声音、一个视频。当然不止这些,整个自然界都是,一块化石,一颗树木等等,都是数据的记录者与生产者。当我们观察它们的时候,仿佛它们会对我们诉说着什么。
当大数据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时,也就难免有人为之痴狂。好像只要拥有了数据,便就拥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筹码(数据价值后续细讲)。于是乎好多人各占山头,守着各自的数据孤岛而沾沾自喜。笔者认为:真正的大数据应该是在线的、是流通的、是可追溯的,离线的数据的利用空间极低。因为数据是一种信息的记录,换言之就是记录过去某个时间点所产生的信息。然而过去代表不了现在,更代表不了未来。以过去的数据而进行的判断,都是预测性的。所谓的预言家便是在庞大的数据之中,寻找数据彼此之间的某种联系,当数据的量足够多,自我的数据认知足够强,那么所做出来的预测就越无限地接近于真实。
数据间的联系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偶然与必然掺杂在其中又相互影响。这种奇妙如果借用老子的一个词语来进行形容的话,那便是“道法自然”。
我很庆幸自己能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可以观察和分享他人与自己的见解,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数据,进而不断的研究学习其他行业领域中的知识来提升自我的数据认知。真理与答案也只不过是某个时间段内人们所达成的认知共识。是沉默还是发声,这不是选择,而是一种追求。
说了这么多,如果您对大数据能有新的体会,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也欢迎在评论中留下您对数据的一些看法,不关乎对错,只在乎视角。
吾之愚见,望君酌之。
微信公众号: 舆观(You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