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被必要的琐事缠身,连呼吸的声音都听起来忧心而烦躁。出去跑了一会步,回来脑袋还是紧绷绷的,希望能快点找回自己的inner peace。回到这本书,这一章的主题是尼采。我最初接触尼采大概是在4年前,广州展览馆书籍大促销,哲学类书籍2块钱一本。这价格,还真是现实情况的展现:现在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读哲学书的更是少得可怜。当初怀着一丝好奇、一丝敬仰还有一丝捡了个大便宜的心态扛回家数十本哲学通俗读本。随后北上求学,带了《悲剧的诞生》还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前者比较容易读进去,后者却是每晚最多只能读4页,再多便会头疼。有意思的是,《悲剧的诞生》读过一遍便再也没有打开过,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却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
以下是读书笔记
尼采最充分地表明人的本性是多么彻底地成问题:决不能把他理解成动物自然秩序里的一种动物,以为他已经脱离了自然,并且由此提出他自己的意义的问题(以及自然的意义问题)作为他的命运。
交往意味着存在一个共同体,因而下到深处的冒险家最好还是在人类共同体里扎根下来,也许甚至在他的本性中还要点庸人气质,作为沉入其中的镇重物。想要下去的人必须同表层保持接触,但是在另一方面——这是尼采警告的另一种意义——现代人如果不打算下地狱的·话,他会为他自己身上泰坦似的巨大力量撕成碎片,
说到底,一个人只能体验到他自己。
【尼采本人对于“启示”的描述】所谓启示,我的意思是指某种深刻地震颤和扰乱人心的东西,突然变得看得见听得着、具有无法描述的确定性和精确性。
席勒说,对于人类来说,这个问题就是塑造个人的问题。现代生活已经部门化、专门化,从而把人的存在撕成了碎片。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把这些碎片收集到一起组装成一个整体。
在塑造浮士德的整个过程中,一直盘结在他脑海里的问题,使他把少女的悲剧当做浮士德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阶段。像他这种自我发展的过程,并不会因为他诱奸过的少女发疯乃至死去而告终。意志坚强的人受得住这种祸患,并因此而变得更加坚强。这恶魔,由于浮士德已同他签了约,便实实在在地成了他的仆人和部署,正像我们的恶魔,如果同我们自己结合起来,就可能成为一种富有成果的积极力量一样。人必须把他的恶魔与自己融为一体,或者如他所说,人必须变的更善些和更恶些。
在我们自己的时代里,由于人越来越多地成为可怜的碎片,完整的人(如果这种人存在的话)就像一个疼痛肿大的拇指很突出一样,但是他却可能完全不是一个具有天赋或非凡力量的人。那么,超人将是那居住在精神山巅奋力拼搏的个人,还是那号在今世就已实现了他自己完整个人能力的人?
我们最难以接受的,恰恰是以恶魔为我们人格中最下贱,最卑劣、最可鄙的化身。
所谓的有机统一是说人的心灵是如此统一以致一个冲动能够一方面趋于爱,一方面又趋于力量。
随着现代生活的日益世俗化,那些系泊于永恒的最高价值已经失去了他们的价值。只要人们还很幸福地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就当然不会沦于沮丧和虚无之中。
尼采的命运可以很好地预示我们自己的命运,因为如果我们的浮士德文明不能从某个方面减缓它的狂暴动力,那就很可能患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