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畅气机
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人体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均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肝的这一功能,对全身气机的调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杨,气血和调,经络统利,脏腑、器官等活动正常和调。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机郁结,见胸胁、乳房、小腹胀痛不适;肝气上逆,见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等;气升太过,血随气逆,可致吐血、咯血,甚则卒倒不知人事。血的运行,津液输布代谢,均有赖于气的运动,因此,气机郁结,影响血液,会形成淤血,或为症积。在妇女可见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影响津液,可产生痰、水等病理产物。
(2)促进脾胃运化
脾主升,胃主降,肝疏泄正常,是保持脾升为降正常的重要条件。肝失疏泄,既可出现脾气不升的眩晕、纳呆、腹胀、泄泻等肝脾不调的症候,又可出现胃气不降的呕逆,嗳气,脘腹胀痛等肝胃不和的症候。肝的疏泄还可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以助脾胃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肝气郁结胆汁分泌、排泄障碍,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呆,甚则黄疸。
(3)调节情志
精神情志活动依赖气血的运行,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沉闷不乐,多愁善虑;肝升太过,则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此外,妇女的排卵和月经的来潮、男子的排精均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
2.主藏血
肝藏血,指肝具有贮存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内贮藏一定血量,既可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又可防止出血。肝可调节血量,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肝贮藏血液向外输布,机体安静及情绪稳定,外周部分月归藏于肝。肝血不足,血不养目,见两目昏花,或为夜盲;血不养筋,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妇女见月经量少,甚则闭经。肝不藏血,见吐血,衄血,月经过多,甚则崩漏。
(二)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有生发的特性,大怒则伤肝,可致肝的阳气生发太过。反之,若肝的阴血不足,阳无以制,又易发怒。泪从目出,泪可濡润保护眼睛,若肝阴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则两目干涩;如在风火赤眼,肝经湿热情况下,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
2.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筋即筋膜,附于骨而聚于关节。筋有赖于肝血的滋养才能活动正常。肝血充盈,筋得所养,关节运动灵活有力。若肝气血衰少,筋膜失养,见筋力不健,运动不利。还可出现手足振倾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瘈疭,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抓即爪甲,为筋之延续,“故称爪筋之于”。肝血充足,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肝血不足,爪甲薄软枯萎,变形脆裂。
肝的经脉上连目系,目的功能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视物不清或夜盲;肝阴亏损,两目干涩,肝经风热,目赤痒痛;肝火上炎,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肝风内动,目斜上视等。
传承理念:
传递正能量,送去健康,结识有缘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