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了一个TED演讲视频,竟让我后背丝丝发凉,不是害怕,是触动,忽然想到这竟是自己这么多年来无法破除的魔咒。
演讲的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中国青年,他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童年经历: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的一次班级游戏,老师要小朋友们说出班级里自己喜欢的人的名字,被说出名字的小朋友可以去教室后面拿一个玩具,结果是,班级里除了三个同学之外大家都都获得了礼物,而这三个人中就有演讲者本人。这件事给演讲者的人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那以后,每当开始准备进行一次尝试的时候,总有小时候的那个声音:如果我被拒绝,那就太丢人了。于是,所有有趣的想法最终都只是个想法,根本没有一点勇气去实践。这种童年的心灵创伤力量极其强大,直到演讲者的三十岁,他其实也一直在分析自己不能实现很多愿望的原因,好处是这次童年经历在他的脑海中非常清晰,只差一剂良药。他在网上寻找如何治疗害怕拒绝症,起先从谷歌上面搜索到的多是心灵鸡汤类的文章,比如你要勇敢去尝试之类的,问题是所有害怕被拒绝的人,都知道要去尝试,但具体到怎么做,鸡汤是不会教给我们的。但好在作者还是找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是一个加拿大人发明的方法,那就是去行动。方法的逻辑是那些被害怕拒绝困扰的人,需要去寻找被拒绝的机会,再一次次被拒绝之后,他就有勇气面对拒绝了。于是演讲者开始行动,第一个行动是找一个陌生人借一百美元,因为是为了体验被拒绝,所以这种请求必须很难被满足。他找到的对象是一个保安大叔,当他向保安提出要借一百美元的时候,保安瞪着大眼睛问了句:为什么?然后演讲者的反应是没做任何解释,落荒而逃,这第一次,完全延续了之前的行为模式。可见改变一个固有的行为模式,并不容易。但作者这次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分析了事情过程,他惊喜的发现,保安大叔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拒绝他,而是问了为什么,他根本不需要逃跑,退一万步说,就算不借,也不会对他有任何影响。所以他逃离的行为,完全是一种情绪作用,是一种心理上的紧张感迫使他逃离。既然如此,他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这次是在麦当劳要一种他们没有出售的食物,这次被告知没有之后,他没有选择离去,而是给店员解释,他终于在被拒绝之后没有选择逃离,当然麦当劳好像没有为他制作那奇怪的东西。有了一次成功,下一次就相对容易了,这次,他同样找了家餐饮店,也是要求做一种奇怪的食物,同样先是被告知没有,饭在他做出解释之后,店员竟然拿出了纸和笔,将他的要求连写带画了下来,而且最终居然做出了他想要的食物。这一次被拒绝之后的努力,成功了!于是演讲者接着进行他的计划,他分享了自己在星巴克要求做他们的迎宾,要求在一个陌生人家里种一朵花,而且两个事情全都做成了。在星巴克,面对犹豫不决的店员,他问了句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于是店员一下子同意了他的请求,在要求种花被拒绝的陌生人面前,他问了句为什么不让我种,陌生人不但给出了解释,还为他推荐了一个能够同意他种花的人。演讲者的拒绝练习可能还在继续,而且他专门针对自己的经历出版了书籍,并被TED邀请就自己的经历做演讲——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往前走一步,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那一步要迈出去,谈何容易?
我知道自己身上也有此魔咒,我不清楚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过上述演讲者类似的经历,但后来的事情,却惊人的相似,一次次的放弃,只因害怕被拒绝。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年龄大害怕被比我小的学长学姐拒绝而不敢参加任何社团学生会,因为脱发害怕被心仪的女生拒绝而不敢表白,因为怕被老师嘲笑而不懂装懂。工作的时候,因为怕被领导嫌弃而不敢主动争取项目,现在,似乎什么都怕……
也许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自己的心灵会发生蜕变,说不定后来的自己会变得完全和现在不一样,但是,谁能给我捅破那层窗户纸的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