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悦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
遇到挫折,亦是教育良机
悦悦,3岁半。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悦悦在进入我们幼儿园之前,在其他幼儿园有过被体罚的经历,这在她的心里布下阴影。转园过来之后,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对后续的幼儿园生活充满焦虑。
与一般的入园焦虑不同的是,这个案例中的家长沟通更为重要,如果不能和家长建立起信任关系,任何教育措施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与孩子和家长同时建立信任。当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父母会由对孩子的怜爱而心生愤怒,在愤怒的状态下人的情绪更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通过沟通与家长建立共情,用理解对方的方式进行交流:“我看到你很生气,我感到这件事给你带来的感受很不好。”当家长将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以后,再去讨论接下来怎样与孩子一起去接受并面对。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需要教师用真诚与孩子、家长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家长如何面对因扰自己的事情,如何正向思考、减少恐惧,从而减少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伤害。
淡化“体罚”事件。不论在幼儿园还是家庭中,教师和家长都不要再把悦悦当成是“体罚”的受害者而特殊对待,应把她与其他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相信孩子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当我们把更多的信任投注给孩子的时候,她会慢慢恢复,并更有力量。
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融入集体。新的伙伴关系,永远是最佳的治愈良药。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会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家长和老师都不必过于紧张,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任,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最好的鼓励。像悦悦这种受过伤害的孩子,她不会非常迅速地融入新环境,她时常会静静地旁观别的小朋友。这时候,老师不要着急,这种观察是孩子在判断这个环境是不是友好、是否值得信任,它是一个必需的过程。老师只要静静地陪着她就好,不要催促。
家长该怎么做?
利用这次看似负面的事件寻找正面意义,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在生活中,不公平的事情会有很多,要抓住机会教会孩子去面对,在负面的事情中找到正面价值。事情本身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如果我们总是以受害者的心态,不断重复心中的不满,那么这件事就真的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如果我们把它当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教会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遵守规则并学会及时有效的沟通,那么有些问题就可以避免。我们教给孩子很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却很少让孩子学习面对挫折。挫折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事情。
孩子不能很快地融入集体生活,主要还是与进入新环境有关,不一定都归因到以前的事件。这样一个偶然事件,我们重复一次,孩子就会将事件重新经历一次。所以家长要做的是正面思考、从容面对、理性看待,让孩子能够卸下包袱去生活。这样,老师的压力小了不少,也会更轻松正常地关注孩子,这是最有助于度过焦虑期的。
教会孩子宽容善良。当我们想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对有错误的老师心存理解,试想可能这位老师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她也曾是错误教育的受害者,那么我们也许就不再如此愤怒。当我们放下,并且尝试去原谅老师的时候,孩子也会将这段经历慢慢放下。让孩子学会成长,让孩子学会宽容地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管理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用理智去处理各种不公平的事,带着觉察让自己知道外在的事件到底触碰到了我们什么信念。